保护与发展,安康矛盾集中
特约撰稿人 陈奇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区范围包括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5省市共46县区,安康除汉滨区外,9个县位列其中,占19.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包括河南、湖北、陕西3省的43个县(区、市),规划面积11.13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康10县(区),占23.3%,面积占水源区总面积20.7%。水源地43个县(区、市)中,国家级贫困县26个、省级贫困县8个共34个,安康市国家级贫困县9个,省级贫困县1个,分别占34.6%、12.5%。汉滨区虽未进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但进入丹江口库区水源区,仍是进入生态功能区,所以安康10县区,集特困地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重身份于一体,在空间高度重合,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非常集中。集中表现在:强制性保护的生态空间扩大,发展农林特色经济的空间大大减小。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大大压缩。依据安康市国土资源局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耕地面积585.68万亩,其中25度以上耕地面积321.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15度-25度耕地面积180.3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79%,小于15度耕地面积仅有83.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25%(参见《安康市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按照全国《十三五规划》“重要水源区15度-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的要求,安康市退耕还林的耕地面积将达502.22万亩,占去了全部耕地面积的85.75%,其中25度以上“禁止开发”的耕地就达321.88万亩,这样一来,安康可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用地就非常有限了。
二是发展“山林经济”的空间大大压缩。安康林地面积2500多万亩,各级党政领导及群众的共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都把大力发展“山林经济”作为安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寄希望“耕山兴林,以林致富”。但是水源涵养区将25度以上山地划为禁止开发区域,又将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要“将天然林和可以培育成为天然林的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全部划入天然林保护范围”,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破坏。虽然对自然保护地控制区经营性项目可以特许经营,但是必须“保护优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这就限制了山林经济生产经济果实、增加经济收入的空间。即使15-25度的180万亩退耕还林后的“林地”全部由农民自己经营,属于我们发展“山林经济”的空间大大压缩,不仅对耕地保护“红线”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山林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与保护,使安康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生态空间扩大,开发空间减小,传统发展模式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必须探索生态功能区发展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
新闻推荐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于2019年7月27日至7月30日在西安举办。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书博会执委...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