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远山近水皆有情

西安日报 2019-07-26 05:07 大字

○徐志刚

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中。如何运用西方绘画理念和方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良,以西润中、以西启中,或曰“中西融合”。可中国画与西画本就异质,“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融什么?怎么融?这难道不是一条荆棘密布的路?在这条崎岖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影响最大者,当属以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为代表的新写实派和以林风眠为代表的新写意派,以及“背篓画家”吴冠中。时至今日,仍有无数虔诚的行者在这条“中西融合”的绘画之路上踯躅前行,其中,也包括陕西实力派写意山水画家赵凤岐。

赵凤岐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专业,先后得到杨祖述、周本义、全山石等名家的教诲和指导。30多年前,他自西画转入中国山水,至今其山水已有了较强的文人倾向,禅意十足。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村一居都显现出他忘情于山水、气定神闲、心无旁骛的博大胸襟。赵凤岐作品的构图则得益于他的西画功底和多年艺术教学与实践,奇崛险峻、不拘形似、气象万千。“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在他的写意山水里,写意造境气韵非凡、举重若轻,云烟雾霭格调空灵、通透隽秀。在他的山水里,一湾水就可以让观者领悟到长江之九曲、黄河之危急;一片石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秦岭之博大、华山之万仞。

在赵凤岐的写意山水中,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西方艺术思想对他的滋养,能清楚地看到他扎实的速写功底和水粉、水彩等西画的影子。这些,都对他“中西融合”的写意山水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构图上,他将西画“块面组合”的造型特点与中国绘画的“点线结构”成功结合。构图上赵凤岐大胆留白、以无当有、以白当黑,给观者创造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其画作的可读性。色彩上,虽然保持着中国画以水墨为主、颜色为辅的传统,但在某些局部,他又能大胆设色,恰如其分地运用色彩冷暖的差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对比,强化了画面对人的视觉冲击。

潘天寿在他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这样写道:“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赵凤岐在充分运用和掌握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擦点染等技法的同时,“常变结合”,把水粉画的小笔触和中国画的各种皴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绘画范式。

清人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说:“学画所以养性情且也涤烦襟、破苦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名家享大耋者居多。”在赵凤岐的写意山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七十多年的人生历练、三十余载的从教生涯,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绘画实践的陶冶,使得他的内心世界清澈纯净,又丰满博大。

“中西融合”写意山水画上的创作和探索,是一条通向理想彼岸的大道还是一条“衢途”,目前,我们还尚不可知。“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当下,在陕西画坛卓尔不群的赵凤岐,无疑值得我们寄予期待。

配图均为赵凤岐作品

新闻推荐

引导公众参与树立环保自觉 陕西省20个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

本报讯(记者马昭)“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已经接近满坑,还意识不到西安实行垃圾分类已经迫在眉睫。”25日,是...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