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400公里 只为一次特殊的“会见”

西部法制报 2019-07-18 00:53 大字

通讯员全卓朱龙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每一名服刑人员,用自己的真诚敲开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内心,用自己的责任担当重塑一个个崭新的灵魂。在陕西省崔家沟监狱第五分监狱有一名90后警察,他像大多数监狱警察一样,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监狱警察的职责和使命。他叫徐龙龙。

首次交锋

5月初的一天,陕西省崔家沟监狱第五分监狱的会见室里,一对老夫妇将感谢锦旗递到了徐龙龙的手上,喜极而泣地表达着感激之情:“我们虽然生养了石头(化名),却没有教育好他,让他越走越远,是你,帮我们找回了儿子……”

在一次统计罪犯会见登记情况时,徐龙龙发现服刑人员石头自入监以来,没有接见、通信和汇款,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石头性格内向,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少与他人交流,不但改造积极性不高,而且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分监区警察对其进行多次谈话教育,但收效甚微。于是,徐龙龙对这个“刺儿头”上了心,多次找石头谈话,可一提起他的违纪事,石头就很激动地梗着脖子喊:“我就是不服!”然后就低头不搭理任何人。徐龙龙心里揣摩着:这家伙,常规的教育方式对他确实不起作用,那就以同龄人的身份做他的思想工作。几番沟通交流后,徐龙龙发现石头自入监后就与家人断了联系,每次到监狱接见日,看到其他服刑人员有亲人来会见,石头就闷闷不乐,心情沮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短60多天,登记在册的谈话记录就有30多次,徐龙龙一方面从思想上对石头进行心理疏导,调节他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关心他,主动为石头购买生活必需品,并帮助其解决改造生活中的困难。渐渐地,石头卸下了防备,开始坦露心声。

看到石头的改变,徐龙龙更有信心了。可是有一天,石头因为一点小事和其他罪犯起了冲突后,不吃不喝抵抗改造。看到石头情绪的反复无常,徐龙龙着急了,找石头谈话,石头喃喃地说:“父母妻儿都不要我了,我改造好有什么用?”听了这话,徐龙龙决心要帮助石头与家人取得联系,争取让其家人来探监,帮石头化解心结。

化解心结

4月初,徐龙龙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驱车往返400多公里,翻山越岭,几经周折,终于在商洛市商州区某镇的一个偏远的村子里找到了石头的家,联系到了他的父母和妻子。徐龙龙的到来令石头家人十分感动,失联了两年的儿子终于有了消息。徐龙龙向他们介绍了石头的改造、学习、生活情况,转达了石头对家人的愧疚和思念。石头的父母感激不已,颤抖的双手拉着徐龙龙不停地说着感谢。

当得知可以去监狱探望的时候,石头的父亲态度却陡然转变,坚决地说:“不见!养了这样的儿子,让我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丢尽了人,我不去见他!”徐龙龙看到老人虽然语气坚决,但是眼中含泪,就耐心地宽慰着老人:“老伯,石头年轻不懂事犯了错,党和政府都没有放弃他,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他在监狱改造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怀和爱护,只有咱们共同努力,才能让他痛改前非,希望您能原谅儿子,跟我们一起来挽救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石头的父母和妻子都被徐龙龙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下个接见日去监狱探望石头。

回到监狱后,徐龙龙第一时间找石头谈话,向他讲述了家中近况,尤其是听到父亲对他态度的转变和儿子的学习情况时,石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没想到您竟然为了我的事情跑了四百多里路……”

到了当月接见日,石头如愿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妻儿。会见室里,石头泣不成声,向父母表达着愧疚之情,嘱咐父母要注意身体,自己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减刑回家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从那之后,石头重拾改造信心,不但积极改造,还主动帮助引导其他罪犯踏实改造,看到这一切,徐龙龙悬着的心才慢慢落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龙龙深深懂得肩上的重任,他用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书写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藏蓝色事业,“忠诚”这两个字,已成为他时刻为之坚守的初心与担当。

新闻推荐

陕工职院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本报讯(记者王婕)近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幕。由陕西工业职业技...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