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西安 距一个大都市还差多远
都市气质
如何恋上古城系列报道之一
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给自己贴上现代时尚的新西安城市气质标签。硬科技之都、软件名城、创新创业之都、国际美食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曾经古老而静态的西安,城市气象与面貌发生了巨变,由内而外散发的城市文化自信,激发出了蓬勃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气质。今起,华商报推出《都市气质如何恋上古城》系列报道,梳理并建设新西安的城市气质。
最近的热播剧《少年派》,两位西安大咖张嘉译和闫妮再组CP,高考家庭的中年夫妻成为荧屏热点。只可惜这部剧除了两位实力派演员是西安人,其他和西安就没什么关系了。
提起陕西或者西安的影视剧,往早说有《12·1枪杀大案》,近一点有厚重历史题材《大秦帝国》,有本土人文大IP《白鹿原》,有小正大(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西京故事》,但好像就少一部时尚的、都市的、青春的影视作品,去展示西安的都市气质。影视剧中的西安,距离一个大都市还差多远?
影视公司视角:编剧对京沪的现代生活更加了解
陕西本土的影视剧公司产出过很多经典的影视剧,前面说到的曾经大热的《12·1枪杀大案》就是本土的光中影视公司的力作,之后他们筹备16年制作出口碑力作《白鹿原》,据悉目前正在筹备将另外一位陕西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改编投拍;《小麦进城》《西京故事》的背后是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曲江丫丫影视公司,前者登陆央视黄金档,后者播出后反响也不错。这几部剧基本都是由陕西影视公司投资制作、在陕西本地拍摄,导演演员都以陕籍为主,就算是现代题材,也主要是生活情感励志为主,都市的时尚的元素比较少。其中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从出品孙红雷、江疏影主演的《好先生》开始,接连推出了《恋爱先生》《我的真朋友》等都市题材剧集,无论从主演还是题材上,都更有都市时尚的元素,但可惜的是故事本身也和西安没有任何关系。
《好先生》《恋爱先生》《我的真朋友》制片人、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贾轶群告诉华商报记者,“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现代都市情感题材为主的原创故事 ,之后还会延续这种题材类型。”
从影视剧制作的角度,贾轶群表示都市题材更多的展示北上广,只是遵循影视剧的创作规律,“原创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排斥西安,只是遵循了影视剧的拍摄规律,在北京上海拍的特别多一些。这和编剧平时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大部分的优势编剧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他们对这里的生活更加了解,写出来的人物性格和东西自然就带着这些城市的印记。另外就是和故事的角度有关,因为都市题材剧少不了表现在一线城市生活的状态,压力大加班辛苦房子贵,西安在这方面可能还不够极致和现实。”
贾轶群表示,作为有陕西血统的影视公司,陕西文投(影视)艺达投资有限公司在之后的影视剧创作中,已经有考虑设计和西安有关的情节,将拍摄放在西安,去展示当代的西安。至于切入点,贾轶群表示:“我觉得可以从对古文物的保护、新兴的城市发展和传统的保护之间去讲述一个关于西安的故事。我们后面有一个作品是关于环境和旅行的,有一站就想要放在西安,反观城市发展和保护中的一些问题,展示出西安这个城市的人文的特殊性。”
贾轶群表示,西安有它特殊的人文气质,它的影视化表达并不需要和北上广一样,“很多外地人其实并不了解西安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气质,西安的整体城市规划的感觉还不是那种单纯的高楼大厦。例如曲江作为西安的一张名片,就有很强的城市设计感和休闲旅游人文特质,但也没有一个影视从这个角度去表现。这需要编剧和制作团队扎根在这里,专门去采访去创作去挖掘。”
编剧视角:观众对西安的印象依然集中在厚重
2018年,《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两部反应北漂、沪漂年轻人工作爱情生活的都市题材网剧成为热点,剧中北京的地下室生活、上海都市白领生活的细节都引发了年轻观众的热议。当时还有人提出如果要拍《西安女子图鉴》应该如何展现的问题。曾担任《铁齿铜牙纪晓岚4》、《空天猎人》、《青年外交官》多部影视剧编剧的张珂,因为定居于西安、工作于北京,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他表示,观众对西安的文化想象比较固化,和年轻观众的连接只有美食,而不是类似《都挺好》的苏州或者《似水流年》的周庄这种小布尔乔亚的基调。“很简单,比如说北京的关键词:奋斗、蚁族,面包与爱情,梦想与现实激烈碰撞,国潮。上海:金融商务、白领、沪上的外滩、弄堂与市井,郊区的周庄和水乡。搜索云词西安,就会发现大家对西安的印象集中的是什么,还是厚重的那种。时尚都市电视剧题材其实跟西安关系不大,生活流可能还可以。这些是否跟我们的电视剧题材接近?可能我们觉得西安我们感同身受很重要的事,其实对于西安之外的人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我觉得从影视剧内容来说,西安的气质不是主流青年文化的气质。”
居住在西安的青年作家、编剧李轶男则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原因,第一,都市剧或都市电影被圈子中的“京圈”垄断;第二,西安是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市。“陕西没有工业化的转型,直接从农业氛围很浓厚的地区转型为现代化城市。人的思想的转型就更慢。都市剧需要的背景西安没有。做影视剧是要做矛盾和冲突,而西安整体氛围温和,城墙思维亟待打破,人们感受到压力,却形不成冲突。最后,这跟影视剧过审也有关。写剧本的是个很小的圈子,即便西安作者有IP生产的能力,可此种能力怎样被挖掘呢?而且好的剧本几乎都流到北京的影视公司。”
这两年,无论是“西安年·最中国”的吸睛程度还是抖音上网红城市的点击率,很多人都觉得西安变洋气了,不再是只有城墙和兵马俑的那个长安了。但在编剧张珂看来,这些素材还不够支持西安拍出一部时尚的都市影视剧,“让西安成为网红的其实还是那些传统元素、美食,只是传播媒介改变,符合青年文化的内容还需要挖掘,包括黑撒乐队和《西安人的歌》,唱的内容其实还是美食,西安的整体文化是怀旧自负的,并没有大的改变。”
那么关于教育的话题、关于很多在西安奋斗的年轻人都曾经历过的城中村生活,是否有可以发掘的素材?“如果说城中村的话大家更会去拍北京的唐家山,毕竟月租一千和月租五千的差别;说到教育,可能和河南山东不能比,也没有毛坦厂和衡水,都不够典型和极致。”但他认为,也不是没有切入口,“我之前跟陕旅策划过一个关于西安的电影,也是发生在西安的故事。当时探讨西安和年轻观众的关联,梳理出两个点:美食、摇滚,西安做都市题材影视剧的话,不西安不行,太西安不对。西安的摇滚老炮和来避世的文艺女青年,也许就能成立。”张珂告诉华商报记者。
导演视角:需要改良土壤改变西安人的精气神
西安高新区的最高楼已经突破350米、地铁四通八达、商业中心越来越多、特色咖啡馆层出不穷,从镜头语言来说,拍出一个大都市西安并不难,西安导演阿齐表示,“我觉得西安是能够拍出时尚或者都市情景的那种影视剧的,元素也绝对是够的,我觉得从我的经验上来讲,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没有人投资在西安这个范畴内、这个背景下的都市青年时尚剧;第二就是很难去挑战观众的固有概念。因为一提到西安,很多人就是认为是传统的、有特别深厚的文化那种印象,所以很难去挑战观众这样的固有想法。”
阿齐表示,西安确实需要一个青春时尚都市题材影视剧。“其实我在2017年的时候,曾经给政府还有一些投资人建议过,他们回复的大致意思是他们也想,但是到操作的时候没有人会愿意投资,就看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
作为国内领先的短视频内容机构,二更视频挖掘过不少西安城市人文故事,对于这个话题,该品牌西安公司总经理唐爱明告诉华商报记者:“西安守旧的大环境一直没变,西安就不是一个洋气的城市,思维传统,市场也不活跃。看对标,土味情话都能撩人,返璞归真也是时尚啊。但是西安包括创作环境,文化产业都很薄弱,如何洋气、时尚、自信?”尽管西安在抖音上已经是网红城市,但唐爱明觉得这还不足以说明西安的整体气质已经改变了,“那都是皮啊,抖音之城有系统梳理洋气吗?网红都只是暂时的。土壤不好,生命力不强。我是觉得需要改良土壤,先改变西安人的精气神,系统梳理本土文化,大投入大产业,增强文化自信。”
学者视角:西安城市化程度不够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陕西省编剧协会副主席张阿利认为,陕西的文学创作中农耕化创作比较成功,城市化写作较弱,这也投射在了陕西的影视创作上,“陕西的文学艺术创作尤其是文学创作,陕西农耕化创作主体影响比较大,像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的作品大多这方面的很成功。陕西作家城市化的写作一直是不太成功的地方,也是陕西影视题材拍摄不太成功的地方。国内其他城市的都市题材创作,像北京、上海、广州,还有武汉、成都,都非常成熟。西安这部分一直是一个短板,我们的影视创作主要集中在历史传统题材《大秦帝国》《白鹿原》;革命红色题材《共和国血脉》《保卫延安》等等,还有就是农村题材的创作。”从一度辉煌的西影时代到近几年,西安影视剧的都市题材一直不是主流,“以前西影厂的导演中也有关注都市题材的,滕文骥主要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黄建新主要关注的是青岛,他也有极个别的作品是西安的,但也并不是主流的。除此以外,关于西安题材的都市类电影就很少。十年前有阿甘改编的《高兴》,包括我担任编剧的《羊肉泡馍麻辣烫》,都属于反映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还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电影。”
对于背后的原因,张阿利分析,因为陕西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比较滞后的,“陕西缺乏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那种现代化都市的感觉。当然这些年陕西的城市化进程,包括人口的年轻化,90后、00后他们的城市化进程稍微好一些,所以现在城市化的题材开始有一些活跃,但大多是还不太成熟的一些创作,大型的创作这方面还没有大的作品。”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西安文理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马娜也认为西安城市化程度不够,是导致影视剧缺少都市题材的根本原因,“西安的城市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进入城市化生活,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也没有达到,如果要在影视剧中刻意塑造大都市,会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脱节。就算是西安本土生活的编剧,可能也很难写出西安的大都市生活。”
因此马娜认为,西安的都市气质的影视化表达不能盲目,“还是需要在西安的本土的气质上找一些切合点。要符合我们当下的实际,我们这个城市还是在发展中的,怎么呈现出他这种发展中的状态,可能需要一种不同的都市剧视角。”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新闻推荐
2019年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 国际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杨凌举办
本报杨凌讯(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朝阳)6月28日,陕西省农业“走出去”培训研讨会暨2019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国际培训项目...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