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大臣经济在从容 钱杰

滨州日报 2019-06-27 10:19 大字

但求书中无穷乐,洗净耳边是非声。半卷野史杂文在握、几句假语村言过目,偶有会意,便欣然忘暑。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时任陕西督粮道的张集馨先生为一件事情着实犯了难。他在他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道,这一年,全省遭遇灾荒,连军粮都被迫停征,“而督抚将军陋规如常支送”,这让他感到嘬瘪子以及忧愤。

这是吴思著《隐蔽的秩序》中提到的一桩往事。

什么是“陋规”?就是官场潜规则下的灰色收入。尽管官员们都明知这笔费用不合法,但谁也不敢不往上送,同时也毫不客气地伸手从下级那里拿。在张集馨所说的督抚将军等一应上司里,给陕西巡抚送的比其他领导都要多。因为虽然陕甘总督的官还要大一点,但隔了层,不算直接领导,所以反而不如巡抚在他这里收得多。

在这一年里,按照每季一千三百两白银的陋规标准,加上门包、杂费等零碎款项,巡抚衙门大约仅从张道台那里就要收取至少五六千两银子的巨款。

一个朝代的衰亡,是一项包括“隐蔽的秩序”在内的系统工程。

老爸是蒋介石机要秘书的作家唐浩明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第三部《黑雨》中借翰林院侍读学士周寿昌之口,说到此时(同治朝)京中流传的为朝廷内外官员画像的“一剪梅”: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明清之际,所谓“炭敬”“冰敬”,就是借冬夏两季取暖降暑时令之需行贿的别称。如此市侩铜臭上不得台面一潜规则,让文化人修饰得冰清玉洁、体贴入微、理直气壮,而且顺之从容不迫平步青云、封妻荫子赢得生前身后名,逆之进退失据寸步难行、众叛亲离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道学明礼义,杂感察人心。要寻找真实的历史,仅仅从官修史书中是不可能完整的。鲁迅喜欢读野史、古代小说,原因即在此。古往今来,总有志得意满的名人大佬在酒足饭饱之余、漫不经心之间,从手指缝里漏出些许历史的真实信息,也就露出了麒麟皮下的马脚。

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三》中不无炫耀地记载,崇祯十年秋,他在广西游历时,凭着地方官府赠送的马牌(证明信),支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动辄要用七八个夫役。男丁人手不够时,干脆找来妇女抬轿。担心夫役半路跑掉,徐霞客把他们像牲口一样捆上牵着。所到之处,还要供他吃喝,有鱼有肉,“煮蛋献浆”。

在网上对《隐蔽的秩序》的众多书评里,我挺喜欢这几句话:

“我们这个世界上‘书呆子’还是很多的,他们往往只认死理,把圣人之言奉为圭臬,而根本不懂得变通。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跌倒,似乎也难易其志。说穿了,他们还是不晓得‘潜规则’这个道理啊。当然,作者的原意并不是仅仅让大家知道,而是启发大伙儿一起寻思如何能将‘潜规则’压到最低限度,让我们的这个社会更加干净、更加透明,尽管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

新闻推荐

叶下有明珠

付千看到标题,不知有多少小伙伴能猜到今天登场的主角——叶下珠呢?这种生长在山西、河南、陕西的小植物,是一味能解毒消炎的...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