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志愿填报 这些信息需掌握

西安晚报 2019-06-24 05:30 大字

“怎样才能填好志愿?”“如何让分数最大化被利用?”“面对专业调剂是否要服从?”“如何平衡就业与兴趣”……每到志愿填报,不少考生都会犯愁,担心因志愿填报的失误,导致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那么,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原理的广泛普及,高校录取生源区间呈现出明显的扁平化特征。考生,特别是家长总是抱着“不浪费”考分的原则来选择高校。而很多情况下不考虑考生的兴趣特质、学科特长、职业规划等,容易出现简单以考分选学校的倾向。

对此,高考志愿填报专家、“考试志愿帮”首席研究员田国宏表示,高考总分完全相同的两个考生,单科成绩(学科特长)、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不能简单的以高考成绩来作为选择目标院校的唯一依据。高考志愿填报作为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转折点,首先应该考虑学生兴趣和特质、学科特长、职业规划,然后在考生成绩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这才是科学的志愿填报策略。

建议服从专业调剂

每年志愿填报,都会有不少考生在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不知道如何是好?考生在专业调剂上应该持何种态度?

田国宏表示,许多考生,特别是当年经历过高考梯度志愿规则的考生家长,总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考生和家长常常误以为,自己在A志愿或B志愿不服从专业调剂,可以继续检索其后的C、D、E、F院校志愿来投档,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平行志愿是从按照院校志愿A、B、C、D、E、F的顺序依次向后检索,如果遇到符合投档的院校志愿,比如B志愿院校,就会将考生档案投给B院校,这时,该考生投档工作已结束,称之为一次投档。如果考生在B志愿院校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自己所报的6个专业志愿又无法被满足,B院校就只能遵从考生志愿,将该考生退档。这时,该考生将不可能被其后的C、D、E、F院校检索投档,只能等待本批次征集录取机会或进入下一批次参加录取。

每年因为这个失误,都会造成不少上线考生投档后又被退档,从而失去录取机会甚至只能选择复读。因此,除非是考生明确有意愿不接受某些一本批次院校的专业,且做好从这个院校被退档后等待本批次征集志愿,或愿意到二本批次去选择学校和专业,甚或愿意去复读的话,除上述情况外,平行志愿后面的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栏,一定要选择愿意服从专业调剂。

应以位次为主要参考依据

说起填报志愿,就少不了数据的参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据,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那么,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参考哪些数据呢?

田国宏谈到,因为今年陕西省二三本批次合并的原因,2019年陕西高考一本批次线位次会较往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二本批次线更是接近往年三本批次线的位次。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如果用自己2019年的高考成绩或线差(考生成绩与所在批次线的差值)来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因为2019年的600分并不等同于2018年的600分。

同理,某考生2019年高考成绩超过一本批次线50分(线差50分),并不等同于可以填报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较一本批次线高50分的院校,因为2018年和2019年的一本批次线差距较大。因为高考录取的本质是选拔性的,所有考生的填报策略是趋同的,所以,考生原始高考成绩和线差指标就失去了参考意义,考生更应以自已的高考位次和院校近三年录取位次作为参考依据,来选择匹配的高校志愿。

实现就业与兴趣的有机统一

在专业选择时,应如何平衡兴趣与就业?西安石油大学招生办主任王刚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上,需要统筹考虑以下因素:

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学习动力才会更加充沛,职业发展潜力才会被充分激发。

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充分了解专业就业形势。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形势,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需要认真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到心中有数。

合理认知自身综合实力选择专业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考生需衡量自己的实力,科学合理自身定位,在认真分析预估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选好学校,选准专业,录取时才能如愿以偿。

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要努力实现就业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既要尽量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职业发展潜力,也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就业形势,确保及时高质量就业。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了解所选专业就业形势,寻找到就业与兴趣的平衡点,才能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记者刘晓庆

新闻推荐

农行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新路径

日前,农业银行创新支持小微企业新路径,研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小微企业纳税e贷业务》。目前这一业务已在陕西省全面推开...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