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请学会认错的正确姿势

济南日报 2019-06-12 11:34 大字

黎青 作

□郝 倩

昨天我们谈了政务网站之间的“打黑险恶”,其实类似的文书错误不少,光是这两天,就有《“上海了夫妻感情”?九江一法院作出的民事调解书现多处错误》,《法院鉴定出错致错养儿子23年 错养孩子的母亲:情愿不知道这个秘密》,以及《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负责人:引用文献错误》。

一时间,感觉全世界都在出错。文字那么容易出错吗?

是,挺容易的。有句话叫“人无完人”,其实,文书也没法做到一点儿都不错。即使是我们报纸,记者、编辑、校对一路严格校准过去,也只能要求差错率不得高于万分之三。

现在很多单位对网络舆情都十分紧张,这届网友又那么“严格”,不想被骂该怎么办?显然不能指望昨天我们说的低关注度,而是要分析下舆论真正反感的是什么。

舆论真的不能宽容错误吗?不是的,大家对那些新闻里的错漏感到愤怒,大多数都不是生气“文字会出错”这件事,而是生气这些错太低端、太密集。低端、密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稍微用心,就能看出来,就能纠正,然而,他们并没有。所以说,大家生气的是不用心。

用了心,但是出了错,大家也不是非要吹毛求疵,不过,这里有个大前提,你要认错,且姿势正确。拿上面那个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的新闻来说。“一通300多字的民国石刻……错误就多达五六十字”,密度当然令人生气。但大家愤怒的点更在于,事发后,作者那篇4000多字的说明,承认了实际情况和书中内容存在不符,却说这篇文字是从以前出版的《龙胜碑文集》抄来的,如果没有访到石刻,根据以前的文献录入“为各级评审专家认可,非课题组辨识的错”。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的话叫做,“承认本书是大规模抄作业,抄错了是因为被抄的做错了。”

经费是给你抄作业的吗?舆论反感不用心的抄袭,更反感这种不认错的姿势。知错能改,为啥善莫大焉,因为改了才能回到正确轨道,不认错意味着以后的一错再错。

要干事,不可能完全不犯错。这些年,我们在制度上设计为担当者担当,就是认清了这个道理。犯错不可怕,但不能犯不用心的错,不能一错再错地犯错。近期的这些新闻,就是要警示大家,学会认错的正确姿势。

新闻推荐

“互联网+”让政府采购更透明更高效

本报记者徐颖“现在我们单位的日常采购和租赁维修等需求都是通过勤务通商城解决,不仅费用节省了20%,关键平台还能提供完善...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