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读孙新峰《文本细读的批评实践》

西北信息报 2019-05-31 01:01 大字

■赵玲萍对普罗大众而言,若不能做一个阅读者必是有遗憾的。老家有句方言“吃牛肉是为了长人肉”。我们的躯体由摄入的食物给养。我们的精神成长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一个作家更不用说,只有大量的阅读使自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才会有文学创造力的提升。文艺评论者则更要站在社会前沿,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读,文本细读,才可能做出科学准确的审美评判,进而实现对作家创作的参照和指导意义。唯有纯净沉稳地沉潜作品,敏锐坚韧的求真尚美,像农夫躬耕田园一样俯下身子,把作品吃透,把作家读懂,才是评论的前提。囫囵吞枣,不深入作品,评论必是凌空高蹈,没有价值的。近读孙新峰教授新著《文学陕军——文本细读的批评实践》,深入作家作品,对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同时又能拉开审美距离关照解析,揭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做出审美判断,探析作家创作的精神密码,明净而通透。全书分“小说论”“诗歌论”“现象论”三篇。诚如评论家倾心呼吁:“要真正引领文学,对视和理解作家,改革目下浮躁的文风、学风、还是让我们慢下来,从基本的文本细读开始吧。”

上篇“小说论”对作家作品特色宏观把握,又善于深入作品肌理,骨骼,庖丁解牛,分条析缕,视域宽阔,有理趣、有温度、有况味。对贾平凹小说作品内核,人物形象深入解读,对《秦腔》小说中怪胎女婴牡丹的文化意象深度解析,丰富多元。评论家深邃敏锐的目光看到了文本背后隐含的奥妙,引人深思。解读小说《老生》中四个故事,述说作品的民间立场,分析作品中反讽等修辞的运用。《炉膛里炼出来的希望之光》将贾平凹小说《带灯》和《古炉》对比,解读作品意象,论述《带灯》对《古炉》的继承和超越。就宁可小说《日月河》《扫帚树》揭示宁可小说崭新的叙事感,与作家一起心灵激荡,品析作品的内在声息和文本节奏。在深度阅读中,开掘作品精神内核,探索、挖掘作家在继承传统根性元素的基础上,独具特质的精微的语言艺术和时代气息。第三章论述作家李喜林小说《知了》。从奇特深邃的意象,奇丽魔幻的语言两个视角解析李喜林这篇转型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作品意象,见微知著,举例论述,极具耐心地追根溯源,探秘《知了》中梦魇的深刻内涵,多元解读。综观作者论述,深入精细化阅读,触摸作品肌理分条析缕,提炼宏观意象,如庖丁解牛,入木三分。

中篇“诗歌论”对诗人阎安、李小洛、白麟、李喜林等的诗歌代表作做了精读、细解、赏析、品鉴,透析作品内在情感脉络,和诗人创作的艺术特色,皆有鞭辟入里的独到见解。以诗集《整理石头》为例,品悟著名诗人阎安诗歌坚硬的质地,卓尔不群的骨骼感,和独特的美学意蕴。以诗歌《省下我》为例,演绎女诗人李小洛由个我情思表现的大情大爱。以《附庸风雅》为例赏析诗人白麟诗歌的画面感、音乐感,和唯美典雅的气质。以《旅馆》《娘把高烧传给我》为例解读李喜林诗歌从轻小简洁的生活细节,提炼具体可感的意象,以通俗典雅的语言,表现辽阔旷远的时空感和深邃的生命意识。可以说评论家本人也很有诗人的思维特质,敏锐、细腻、想象丰富,以极大的耐心批注旁白式的解读,独出机杼,入情入理,挖掘作品内在意蕴,可堪玩味。又对诗人自身的创作特质做了提纯概括。读者对几位诗人代表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同时对各自的诗歌风格有了宏观印象。甚至能从中透析一些诗歌鉴赏的思路,给诗歌阅读一些指引。

下篇“现象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位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作者通过深入的精细化阅读,触摸作品肌理分条析缕作家作品,提炼作品宏观意象,写出五组精妙比喻。把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三位大师关合他们的作品依次如此比喻:旗帜、火炬、钻头,说精神;老西风、软中华、苦咖啡,品滋味;步枪、机关枪、狙击枪,力量角逐;枣树、梧桐树、柿子树,说风骨。关合作品细节,深入浅出的解说让人信服,赞叹。作家本身,文学风景,地域文化,深情的歌者,陡起的高山,棱角峥嵘,与时代俯仰,三位精神巨人的审美画像形神兼备,呈现出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创作趋向分析》介入陕西当代中青年作家创作场域,深入浅出,解析作家作品,语言特点,时代内涵,长廊罗列,镜像展览,书写当代作家在迷惘与焦灼中的突围,通过宏观的审视检阅文学现象,阐发自己的观点,指引当下陕西文学创作。源于对文学的热爱,满怀激情地为文学陕军鼓与呼。

本书以清亮坦诚的语言,深入细读文本,鞭劈入里,独出机杼。倾心阅读,静心研读。有体验、有思想、有见地、文字上又能深入浅出,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用具体的历史、现实衡量作品的一切思想行为,体察着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种种心意,包括文字背后的意犹未尽。投入作品,寻找作品中人物情感和意境,亲身参与,有一种面对真相的态度,拥有真切的生命体验。评论家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同频共振,切入肌理触摸作品内在精神气象,显示出评论者本人丰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敏锐深邃的审美触觉。智性反思,独立见解,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令人信服,引发了笔者对文学评论的点滴思考。

评论者要有宽阔的批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给人们提供一个评估的清晰尺度。至少,批评者应该是一个清楚冷静的人。锐利的眼睛,从复杂的现象、表面中找到事物本来面目,有思路,有新的感受力,从习以为常中发现新鲜与厚重,这样的批评才有思想的光芒。

评论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尊重现实及其复杂性,将文学艺术,现实社会人生的丰富性、复杂性还给这个多元的世界。以作家的道德感,以言论介入社会生活,从个人经验、个人价值判断出发,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就是有价值的。文学评论作为批评中的批评者更是要发出独立的声音。对文艺创作起到改正、引导、启发、激励、提升的积极效果。

郭沫若先生认为:“文艺创作是发明的事业,评论文艺则是发现的事业”。评论家要扛起“发现的事业”这面旗帜,就要深入作品,细读文本,坚守真理和美德,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意识、敏锐的艺术觉悟,精研作家作品,深度介入文学现场。抵挡得了诱惑,扛得住压力,客观公正,坚守信仰,才可能有真正的发现和创造。

新闻推荐

倡导环保理念 "乐享"品质生活

乐享+社区公共服务站智能分类垃圾箱有毒有害垃圾收运车无人售货机陕西智享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1年10月,公司以承...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