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留陕西工运学院驻村扶贫干部何成,上百名村民写了一封按满指印的联名信,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基层干部群众对“沉得住身子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的喜爱 一封联名挽留信背
本报记者张权伟见习记者王欢
5月15日,记者到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景家社区准备采访陕西工运学院驻荆竹沟村扶贫干部何成时,景家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邓玉忠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封有上百名村民按满指印的联名信复印件。联名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何成、崔岳明、彭嘉楠3位同志在我们景家社区荆竹沟包村帮扶已经4年多了,他们工作勤恳扎实,为人热情厚道,深受村民的爱戴。得知贵单位要将他们3位调回单位工作,我们全体村民都很舍不得,一致请求挽留他们继续留村工作……”
这是今年2月荆竹沟村村民们写给陕西工运学院的联名挽留信,字字情真意切。
村民们为什么要挽留何成?这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2014年7月,在陕西工运学院工作的何成来到荆竹沟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
刚到荆竹沟村,何成先是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荆竹沟127户人家逐户走访了一遍。要知道,在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很多地方没有路,何成攀岩、爬山、渡河等都经历过,有时走访一户就得半天时间。
经过全面调查摸底,何成给自己定下要干的改造危房、架桥、修路等9件实事。
“2017年夏天,一场暴雨冲毁了公路,何成立即赶去清理淤泥;村民去地里烧胡蜂,他也要求一块去,结果胡蜂把他的脖子蜇了,到现在还有疤痕……”邓玉忠说起何成的往事很是感动。
“这4年多村里的变化特别大:修好了4.5公里的水泥路,荆竹沟三分之二的百姓都搬到了社区的安置房。何成2018年一共驻村303天,所写工作日志超过6.8万字。”景家社区文书张吉安告诉记者。
在荆竹沟村,一提起何成,当地群众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
“何成就是我们村的‘马向阳’。”75岁老人孙及奎停下手中的活儿告诉记者,“去年我前后住了3次医院,何成去医院看了我两回。他经常到我家来,问我身体怎么样,还跟我说不要去陡崖,走路慢一点。”
“何成这人厚道。”67岁的退休教师徐光明提起何成赞不绝口,“今年4月24日,何成又把化肥挨家挨户背到村民家里。我们平时走在路上碰见他,他总会用自己的私家车捎上我们。”
“我们跟何成早已经是一家人了。他跟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很熟,我对何成家里的情况也很了解。他有一个8岁的儿子,4岁的女儿,媳妇是幼儿园老师。”59岁的汤爱美说。
何成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今年2月,当得知何成要被调回去时,荆竹沟村的群众再也坐不住了。其实,早在2016年何成就可以回到单位,是他主动申请希望留下来再多干几年。
村民们得知何成要走,纷纷来到景家社区,请社区干部帮忙起草一封联名挽留信。
3月13日,景家社区居委会也向茨沟镇政府递交了《关于挽留何成同志继续留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申请》。
很快,陕西工运学院副院长孟祥珍来到景家社区,邓玉忠把村民们签过字按过指印的联名挽留信交给了她。后来,学院党委书记余华和院长韩睿也来到荆竹沟村,在了解当地群众意愿并与陕西省总工会沟通后,终于决定让何成留下来。
得知村民们写联名挽留信,何成很感动:“既然来到这里,我就要把群众的事办好。村民愿意写联名信挽留我,这说明没把我当外人。”
在何成宿舍的墙上,贴着汉滨区脱贫攻坚到户明白卡、景家社区贫困户家庭收入核算标准参照表。说起每户家里的情况,何成了如指掌。荆竹沟村目前共有贫困户105户贫困群众205名,脱贫致富一直是何成最牵挂的事。
今年,何成又计划修建4座便民桥,发放100箱中华蜂,修补5公里水渠,捐赠5吨化肥。
陕西工运学院也不断加大扶智扶技力度,组织了覆盖茨沟镇的农村电商培训、家政服务技能和养老护理员培训。
何成还向单位申请安排万余元专项资金,扶持贫困户养殖土鸡200只,帮扶6户贫困户发展养牛。同时还为核桃、花椒种植户提供价值1.3万元的化肥10余吨,提供花椒苗1.5万株……
“何成利用自身的专长给群众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基层需要何成这样沉得住身子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茨沟镇党委书记胡子新说。
新闻推荐
文化周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本报讯(记者职茵)5月23日至27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在白俄罗斯明斯...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