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一市一策”精准治霾取得效果 初步达到科技治霾目的
本报讯(记者马昭)22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关中地区“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沈炳岗表示,关中“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在科学研究上瞄准了各地的实际问题,为关中地区的空气污染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初步达到了科技治霾的目的。
2018年7月,生态环境部决定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推广应用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机制,目前,陕西省关中地区“一市一策”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由中央级科研单位和地方相关科研单位共同组成,跟踪研究工作组通过深入一线、驻点指导的工作方式,主要开展各市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源清单编制、应急预案修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污染源治理、管理决策等研究,提出“一市一策”的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
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4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牵头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渭南市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关中各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已于去年11月全面展开。
关中五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在关中五市共配备专职驻点人员50余人,共投入各类仪器设备50余台,配备仪器操作技术人员40余人,采用国际先进的高精度在线测量仪器设备,获得了关键组分实时数据,为及时防控提供可靠科学数据支撑。利用四通道颗粒物采样器,离线采集石英和特氟龙滤膜样品5000余张,为各地市污染成因与规律分析积累样品。
截至4月1日冬防期结束,五市工作组共提供各类工作报告921期。与此同时,各工作组在72小时预报的基础上开展未来一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在关中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每日解读各地工作情况、分析雾霾成因与研判预测变化趋势,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形成“事前研判-事中跟踪-事后评估”的重污染应急应对模式,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得到不断融合。
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一市一策”科研专家团队通过召开环境空气质量研判会,密切持续关注环境监测数据,对重污染过程进行污染来源和成因分析,提供建议性管控重点。同时预测未来3日的空气质量,及时发布重污染预警启动、预警解除或预警升级等信息,并评估应急减排效果。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的效果体现在削减重污染时期污染物浓度峰值,缩短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长。例如,在2019年2月19日-3月1日的减排模拟评估结果显示,关中5个城市PM2.5峰值降幅12%-19%,且重度污染时长显著缩短。
在2019年2月19日-3月1日的减排模拟评估结果中,关中各地针对性减排措施使得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和渭南市的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削减幅度分别为12%,15%,19%,14%和18%。采取减排措施使得西安市重度污染时长比基准情景下降低了20个小时;铜川市重度污染时长降低68小时。
沈炳岗表示,关中“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在科学研究上瞄准了各地的实际问题,提出的管控措施互为一体又各有差异,为关中地区的空气污染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初步达到了科技治霾的目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乐)5月22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提出的针对性减排措施,削减了部分时...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