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杨凌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为哈萨克斯坦农业专家介绍杨凌小麦新品种。本报通讯员张军政摄
本报记者程刚通讯员张军政行波
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践行国家使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五个扎实”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内外联动,双向开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徐徐铺开。
杨凌富海工业园区,这里拥有20万平方米的厂房,2018年,富海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完成税收5亿元,创下了每万平方米创造1.7亿多元产值的发展“奇迹”;2018年,杨凌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案例也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总值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全省第一。
2019年,“一带一路”建设正在走实、走深,杨凌示范区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及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为进一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绘出了一张崭新蓝图。
企业“走出去”
高质量发展势头正盛
“我们公司2017年产值15亿元,2018年产值25亿元,已占领全球80%电镀金刚线市场份额,呈现快速成倍式增长态势,产品已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术升级与转型,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及其他海外市场进军,让中国科技普惠更多国家的人民。”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旭东说。
位于杨凌富海工业园区内的杨凌美畅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来,自主设计研发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跃成为陕西省独角兽企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当前,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加速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继杨凌富海工业园区之后,杨凌打造的又一处产业发展高地,已引得一批大企业慕名而来、大项目落地投产,掀开杨凌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篇章。
在这个园区里,陕西奥瑞诚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的大蒜油提取深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是一家外贸型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提取技术,将大蒜产业从每公斤10多元的原材料出口转变为每公斤300多元的深加工产品输出,其产品已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该公司总经理魏丹告诉记者:“杨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又是我国唯一以农业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与我们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方向很契合,为我们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坚定了信心。我们的项目达产后,出口额将增加4000多万元,有望成为国内排名靠前的大蒜出口深加工企业。”
东风万里绘宏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不断稳步走向深入,我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杨凌单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将入驻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该公司生产的应用于石油开发的超分子智能水凝胶,不仅能解决油田开发生产污染问题,而且能提供增效降耗的解决方案,现已在延长石油、长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企业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有一半的业务在海外市场,其中非洲刚果业务的开展,在确保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当地出油产量跨越式增长。公司下一步准备将市场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好地服务全球石油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郭胜利告诉记者。
历经6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正从一幅“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在杨凌工业园区内,以生产圣诞树系列产品为主的陕西汉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已经遍布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公司执行总监潘肖玮表示,在杨凌的项目投产后,我们将从德国采购最先进的设备,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化为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彻底实现企业高效生产、高质量发展。
在杨凌示范区,一批批外向型经济投资项目的投产达效已成为杨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支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源源动力。
“十大攻坚行动”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批复》精神,以及省两会提出的“提质转型”新要求,2019年杨凌示范区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聚集资源、品牌引领、开放改革“五个突破”,打响“十大攻坚行动”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以“奔跑者”最美的姿态努力奔跑,奋力谱写新时代杨凌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以前,由于大米产量低、价格贵,我们的主食是木薯和玉米。现在,我们自己种水稻,家里人也喜欢上吃大米。”提起现在的生活,西丽斯特一脸喜悦,“如今,我们一家人不仅丰富了主食结构,还盖了房子、买了车、有了积蓄。”
西丽斯特是非洲南部莫桑比克共和国加扎省赛赛市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在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450户农户的生产生活像西丽斯特家一样得到了改变。
西丽斯特家的生活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正是杨凌示范区农业专家的到来和中国“企业+农户”的水稻种植模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以前,这里的水稻亩产量也就200公斤,通过中国杨凌专家的技术指导,签约农户的水稻亩产量普遍超过400公斤。”莫桑比克共万宝农场总经理胡计高说。
不仅莫桑比克,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里,具有“杨凌基因”的小麦、玉米等六大类45个品种正茁壮成长。
对于杨凌而言,“十大攻坚行动”既是履行国家使命、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金钥匙”,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任重道远,行则必达。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杨凌新一轮追赶超越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体现在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中、体现在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中、体现在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更体现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面对新机遇,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懈怠、勇担当,采取务实高效的有力举措,不断加快杨凌自贸片区国际农业创新港等“一港三园五基地”建设。
在杨凌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园、在国外建设一批杨凌农业科技合作园、继续办好中国(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加快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一系列持续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在这座农科新城正孕育而生。
融入“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
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建成至今已近4个年头,目前这个由杨凌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共同开发建设的园区正焕发着新活力,发展势头愈加强劲。
这里引种试验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六大类45个品种长势喜人,让人倍感振奋。杨凌专家选育的“WW-5”小麦亩产达319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82.3%;“P2”大豆亩产达232.5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32.7%;“MZ6”玉米品种亩产达399.6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15%……
这个园区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在图尔根村农田边试种了多个品种,效果都不错,他表示要从收获的果实中筛选出种子给当地的农民种植;来自陕西杨凌的农民杜双社,将杨凌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搬”了过来,帮助当地人学会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更好地种植蔬菜,进一步丰富当地的蔬菜品种,让当地人告别了冬天只有土豆加白菜的历史。
一批批科技人才流入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扩大了杨凌农业国际合作和农业科技人文交流。
昔日,不绝于途的商旅,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把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核桃等农作物传入了中国。
今天,肩负国家使命的杨凌示范区,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大批来自中国的优良品种,在广袤的大地生根发芽。
据悉,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杨凌示范区会同各国有关部门,已经建设了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杨凌俄罗斯库尔斯克农业科技合作园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中加、中以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13个国际合作平台相继建成,培训丝路沿线国家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1400余人,引领和承载着30多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在杨凌建成的中以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园,对于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意义深远。
如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杨凌对外开放的“标志”,成了杨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另一张亮丽新名片。
伴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不断叠加放大,杨凌紧扣国家使命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功能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在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重点建设国际农业创新港,有效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有效集聚国际农业科技平台,深入推进多层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走出现代农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径,正在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农业特色鲜明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迈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批复》精神,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定位,全面实施“五个突破”“十大攻坚行动”,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聚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杨凌印记”……
新闻推荐
陕西省被国办表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省(区)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创新...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