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智能化开采引领煤炭工业技术革命
本报记者程靖峰通讯员李金玲
提起煤矿工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身黝黑,下到地下几百米的矿井挖煤。但现在,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工作面1人巡视,地面2人操作”成为常态,矿井深处已鲜见矿工的身影。
操作人员摁下总控台启动按钮,地下深处的采煤机就进入了“无人驾驶”状态,流畅自如地割煤、移动。煤炭犹如流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皮带涌向地面。操作人员不用下井,像城里的白领一样,坐在办公室操控设备,掌握生产状况……这是4月11日,记者在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看到的智能化无人工作面的采煤场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矿开采技术从原来的人工挖掘、半机械化、机械化,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煤炭工业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跟随到引领,实现了智能化开采技术领跑世界。
智能化无人开采实现常态化应用
整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煤矿的发展变化确实太大了、太快了!不下井就能采出煤,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智能化无人开采是一项伟大的技术,让矿山不再有危险,让‘煤黑子’变身‘煤白领’。”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综采一队队长白建军经历了5个综采工作面的开采,对智能化无人开采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早在5年前,这样“高大上”的生产过程就成为现实。2014年5月,这个名为“较薄煤层(1.4~2.2米)国产综采装备无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广这项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2016年5月,我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在黄陵矿业公司挂牌成立。目前,该中心获授权专利97项,完成科研项目近6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
特别是2018年6月,“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实现了常态化应用,顺利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黄陵矿业公司再一次登顶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高峰。
与薄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不同,应用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属于煤油气共生矿井,加上工作面采高大,顶板破碎、底板松软等致灾因素,使得智能化无人开采在常态化生产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组织实地考察、自主研发基于瓦斯浓度的采煤机联动控制技术……技术人员精心打磨所有的技术环节,通过采煤机自动化、工作面视频监控、远程集中控制、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等技术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安全性、可靠性。
专家认为,陕西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代表了中国煤炭开采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减员增效成效明显
驱动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运行以来,系统稳定可靠,最高月产量达到了53万吨,生产效率在原采煤方式基础上提升30%以上。”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总经理刘建伟对大采高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带来的效益如数家珍。
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实施,为黄陵矿业公司带来了减员增效的“真金白银”。其中一号煤矿较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工作区域由原来的9人联合操作减至1人安全巡视,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800万元/面;二号煤矿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单班作业9人、地面2人远程干预,每年可节约人工费用700万元/面。
如今,黄陵矿业公司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实现薄、中、厚煤层全覆盖,四对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累计采煤2000多万吨。截至今年2月,一号煤矿已完成9个智能化工作面回采任务,累计采煤1381万吨;二号煤矿完成首个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回采任务,累计采煤769万吨;双龙煤业已完成首个智能化工作面建设;瑞能煤业在原有自动化装备的基础上开展了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实践,具备了智能化开采基础功能。
以智能化无人开采为引领,黄陵矿业公司始终奔跑在煤矿开采技术的最前沿,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该公司全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利润46亿元,吨煤利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改革创新无止境,追赶超越再出发,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为代表的陕西煤炭工业正在努力探索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引领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6日上午,陕西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文琪,副总经理杨海生一行到陕煤集团交流座谈。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