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西咸新区 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

西安日报 2019-04-19 06:28 大字

陕西自贸区成立两周年

本报讯(记者冯晓瑞蒋黛)昨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周年改革创新情况及成果”主题系列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截至3月底,西咸新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较获批之前增长139%。其中新增企业3421家,新增注册资本1461.13亿元,过亿元企业131户。

聚焦营商环境

建设数字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经过两年的建设,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改革创新成果显著,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发展格局。截至3月底,西咸新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较获批之前增长139%。其中新增企业3421家(其中外资企业54户),新增注册资本1461.13亿元,过亿元企业131户。2018年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外商投资项目26个,较上年同期增长333%;合同外资2.6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8.78%。

自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建设了西咸新区数字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实现了83项行政许可与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全年办理“证照分离”事项4461件,改革事项办件量排名始终位列全省第一。

此外,深化行政审批及监管改革,西北唯一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革备案试点、合资旅行社审批改革试点极大地缩减了审批时间。通过合资旅行社设立审批流程改革,帮助区内企业取得陕西自贸试验区首家合资旅行社许可,并正式启动全省自贸试验区首个商标受理窗口。同时,创新税务服务模式,设立了全省首家自贸试验区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

投资贸易更便利

实现全省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

两年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上发力,联合海关推行“全天候、无假日”预约通关制度,极大地缩减了通关时间。在全省率先开展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实现全省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西北地区首例境外飞机进境维修业务。打造快件进出口通关智能化平台,采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与快件实际监管结合模式,放行量增长6-8倍。

此外,在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改革上发力,不断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开拓“自贸+服贸”特色发展路径,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目前已通过评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方面,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也持续发力。引进陕西省首家民营独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公司,构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开拓“商品贸易+贸易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建立金融顾问团、推行一线工作法,探索搭建企业融资需求服务平台,将传统银企对接模式提升为集合服务模式,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全国首创微信办照

7个制度创新案例获得复制推广

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在全国首创“微信办照”案例;围绕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数字媒体产业云计算、数字文化媒体制作、秦汉文化展示交易等七个中心,首创特色文化产业合作新模式;依托全省首家国家级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走出去“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整合各类专业服务力量,为境外项目投资提供多元化的定制服务和精准有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搭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整合翻译沿线60多个国家20多种不同语言,结合政、产、学、研各方,为沿线国家、境内企业和公民提供语言和大数据信息方面的专业服务;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借助AR等新技术、新平台,构建文物数字化要素模型,生成虚拟文物故事数据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依托西咸云端自贸产业园,整合“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率先探索“集群注册+远程注册”便利化工商注册登记模式,构建“云端+自贸+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体系。以上7个制度创新案例,已在全省、全国获得复制推广。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开通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

本报讯(记者苏怡)4月18日,记者从2019西安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座谈会上获悉:今年5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开通由大韩航空公司执...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