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在“一带一路”上的白求恩精神
扫描二维码看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王国星
81年前,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延安,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将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如今,一批批陕西的医生不远万里来到非洲,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传承白求恩精神。
4月15日,远在非洲的房明岗通过微信给记者播放他儿子的视频。小家伙是2月17日出生的,当时房明岗已经在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了。看着还没有抱过的儿子,他会心地笑着,眼里却泛着泪光。
“儿子小名叫圆圆,取‘援援’的谐音。儿子成了我跟非洲缘分的延续。”房明岗是咸阳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部的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中国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队员。
5个小时的时差,80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对房明岗来说,能通过视频看到儿子和家人就是最幸福的事。
去年10月,中国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抵达苏丹。医疗队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由来自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的41名人员组成。
“刚到苏丹,所有的医疗队队员就奔赴恩图曼友谊医院、阿布欧舍友谊医院和达马津友谊医院3个医疗点开始工作。”中国第34批援苏丹医疗队队长、西安交大一附院人事部副部长郭永表示。
向毅是来自咸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的医生。3月31日18时30分,正在为在苏中资企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向毅接到了一个紧急电话。
“向医生,我们需要您的帮助。有一名83岁的患者脑出血,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打来电话的是恩图曼友谊医院的瑞哈勃医生,她的声音显得非常焦急。
向毅立即赶往恩图曼友谊医院。经过查体,该患者被初步诊断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情况非常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手术。
“立即成立抢救小组,竭尽全力抢救患者!”郭永获悉后,第一时间作出部署。据房明岗回忆,当时他和向毅、刘文刚、文巧芳组成抢救小组,历时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
“中国医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手术,挽救了苏丹患者生命,我代表苏方医护人员感谢你们。”看到医疗队队员们的努力付出,恩图曼友谊医院院长阿明感激地说。
房明岗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提高非洲医生治病救人的能力。”通过对苏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等方式把更多更好的医疗技术留下来,成为所有医疗队队员的目标。
去年,房明岗在阿布欧舍医院库房发现了一台闲置的B超机。经过尝试,他成功使用这台B超机,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为患者进行了麻醉。
“这项技术既可以保证确切的镇痛效果,又增加了术中的平稳性、安全性,还能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心肺并发症等。以后,苏丹当地医生就可以继续用这项技术造福患者了。”说起这个事,房明岗露出欣慰的笑容。
郭永告诉记者:“自1971年以来,陕西省已累计向苏丹派遣医疗队34批981人次;累计接诊患者818.6万人次,救治住院患者37.3万人次,完成手术22.4万例,极大地增进了受援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在艰苦的援非之路上,陕西省医疗队队员面对酷暑、疾病,甚至战乱的威胁,无怨无悔地将汗水和青春挥洒在非洲大地。他们用实际行动在非洲患者心中写下一个共同的名字——陕西医生。
新闻推荐
“世界苹果中心世界苹果中心”落户西安落户西安4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会上获悉:今年,陕西省将持续深入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