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最大公约数” 专访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

陕西日报 2019-04-05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耿薇

4月4日,在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现场,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每一幅作品。他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要共同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刘兆玄回忆,他1947年在西安上过一年幼儿园。2001年因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到访西安,距离现在已经过去18年了。他感慨:“4岁时的记忆很模糊,隐约记得每次上学要路过的钟楼,总是巍然屹立;还有街上的石榴树,开得火红。”

“陕西的硬体建设有目共睹,软体建设令人钦佩。这些年,城市面貌的改变和人们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巨大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刘兆玄通过媒体报道关注着陕西的发展,从亲朋好友口口相传中得知陕西的变化,此次来陕,更让他有着切身的体会。“陕西有个很有名气的导演叫张艺谋,他拍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电影我都看过,非常棒!”他如数家珍地说。

近年来,通过举行公祭活动,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极大增强,陕台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深化。谈及来陕参加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初衷,刘兆玄说,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最大公约数”,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根源的象征,举行公祭典礼很有意义,可以凝聚四海之内的华人,这也是炎黄子孙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文化的体现,正如他为此次书画展的题词:“四海祭黄帝,同心振文明。”

担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期间,刘兆玄一直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的推动下,多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得以举办。“汉字作为先祖智慧的凝聚,传承着两岸共同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包括书法、篆刻等在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还有更多创新的表现形式有待我们发掘。”如今,担任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的刘兆玄,更是思考着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华文化的振兴。他说,振兴和发扬中华文化,不是一句口号,要与人类文明发展和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用创造性思维给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刘兆玄期待着,中华文化能够给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坐标。

“陕西人杰地灵,文化根底深厚、源远流长,这是陕西名不虚传的金字招牌。”刘兆玄说,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此次来陕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期待。他表示,今后会尽己所能,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陕台两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搭建更多平台。

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与深化,大陆持续推出政策措施,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成果惠及广大台胞。尤其是“31条惠台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性。曾经担任台湾地区清华大学、东吴大学校长的刘兆玄始终关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注着年轻人的成长进步。“共同的文化基因让两岸青年人有着天然的联系,两岸青年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刘兆玄说,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扩大视野,充实自己,获得更多奋斗、拼搏、收获的机会,实现人生理想。

新闻推荐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来陕调研 “希望《华商报》继续贴近民生、贴近生活”

昨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等人来陕调研。在陕西省侨联党组书记程勉贵的陪同下,万立骏...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