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快递:牵系千万家的民生工程 省政协就如何规范快递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齐小英
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之一, 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流通业发展以及服务三农、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全省快递业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2018年,全省快递快件收投量达到16.58亿件,同比增长28.31%。与此同时,快递业在包装袋(箱)、胶带、运输等方面产生的垃圾和污染也逐渐增多。促进快递业绿色健康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民建陕西省委会,邀请省邮政管理局组成调研组,于去年8月、今年2月,先后两次深入西安、咸阳等市的县(区),围绕“促进快递业绿色健康发展”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对邮政行业、快递企业、各界群众走访,对陕西省快递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提出改进措施。
3月28日,在省政协召开的“促进快递业绿色健康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上,部分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从快递包装减量化、研发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完善包装回收体系、推广新能源快递车辆等方面,对快递业绿色健康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省级有关部门、省级民主党派以及西安市、咸阳市政协和部分县(区)政协负责人,部分快递从业人员、群众代表现场互动交流,提出了许多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强化行业源头治理
完善政策法规体制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快递业绿色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没有制定相关标准要求、操作规范和包装细则。
“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苟润祥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健全与快递业绿色健康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绿色包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量化细则,制定废弃物回收、新能源车使用、新科技应用、包装绿色认证等标准,规范行业的绿色包装发展,强化源头治理。
苟润祥建议,地方政府应通过综合运用税收、补贴、奖励、惩罚等手段,鼓励快递企业和用户参与绿色环保行动,对包装、回收、能耗等形成政策调控;建立地方性法规,明确供应商、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和消费者等各层面的环保责任和义务,打造绿色环保循环体系。
省政协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认为,快递业产生的大量垃圾已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而源头污染防治的成本远远小于环境污染后的恢复治理费用,加强源头治理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应出台财税等各类补贴、优惠政策,对研发、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的供应商、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以及参与绿色环保行动的消费者给予政策扶持或经济奖励,加大对继续使用非环保材料的供应商和快递企业的约束,从源头加大管理和引导。”李国鹏表示。
完善包装绿色循环系统
加快研发绿色包装材料
根据快递业界估算:2018年陕西省快递业产生的塑料袋、包装箱、填充物等固废约有22.76万吨。由于寄到陕西省的邮件数量是陕西省寄出邮件数量的两倍,陕西省快递业近65%的固废留在了陕西境内。
“要把快递业固废处置作为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内容。”民建陕西省委会机关副巡视员杨允平建议,尽快完善快递业固废管理体系,制定快递企业回收标准,落实快递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回收责任;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立固废强制回收制度,完善回收激励政策,推动包装产品科技研发和生产标准化发展。
“现代快递业是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载体,应鼓励快递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要支持快递自动化、快递金融、智慧快递、绿色包装、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在快递企业的试点示范。”民革陕西省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台盟陕西省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充分发挥陕西科研院所优势,设立省级绿色包装研发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和使用,通过科技手段减少污染源。
“应大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包装材料,积极推广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以及纸张、玻璃、陶瓷、金属等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尽量使用快递循环箱,采取减量化、智能化、创新性低碳包装等措施,达到环保目的。”陕西科技大学科创绿色包装技术研究所所长、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志强建议。
打通绿色物流“最后一公里”
鼓励实行共同配送模式
作为一名快递从业人员,西安乐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传传建议,加快制造适合现代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车辆。由快递企业先下单,汽车制造企业根据订单生产,分批完成物流车辆换代,有效解决物流车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
“实行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建立面向不同快递公司和电商配送的平台,共同配送是物流行业中新兴的一种配送模式。”省政协委员,京东集团副总裁、西北区总经理孙桂宇解释说,快递企业可与社区、单位等人群密集区域物业部门合作建立“终端物流中心”,有效提高车辆装载能力,提升配送效率。在“终端物流中心”附近设立纸箱回收区域,帮助快递公司实现回收再利用。
“推动绿色运输配送管理创新,关键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看来,没有物流运输系统的信息全面共享和智能优化,就难以实现共同配送,难以实现车、货资源的最优匹配,难以实现配送路径的优化分析。只有以大数据平台为保障,才能实现节能降耗、绿色运输,推动快递业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4月2日至4月6日,由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办、陕西省体育局承办的2019年全国空手道裁判员培训班在西安体...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