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今日陕西> 正文

把科学的种子种在更多人心里 记“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刘建妮

陕西日报 2019-04-03 07:54 大字

刘建妮在观察化石。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张梅

2019年入选中组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入选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4年成为“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最年轻的获奖者;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及国际“十大新物种”发现奖;发表在《自然》杂志等国际重要期刊的论文共5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6篇……

她就是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刘建妮。多年来,刘建妮致力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蜕皮动物研究。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她的研究被认为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这位行走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女科学家,也是响当当的“科普家”。

今年3月,刘建妮又收获了一项重要表彰——2018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这项奖励由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颁发,表彰了8位不同领域的女科技工作者。能获此殊荣,源于她在潜心科研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科普工作。

为了让艰涩的科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刘建妮常常绞尽脑汁准备报告内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普及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事情必须得有人做!”她把科普工作当作义务,助力科学价值回归,“做科研并不是科学家的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科普讲座、野外科普考察……只要有时间,她都会积极参与。作为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的“科普大使”,她还依托西北大学博物馆开展了“小小古生物学家”活动,让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之余,参与到室内化石挖掘及鉴定等趣味活动中。

对刘建妮来说,做科普最大的困难是耗时间。上课、搞科研、带研究生,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她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但是,只要偏远地区群众有科普需求,即便再忙,她都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时间准时到场。刘建妮回忆,有一次在陕南山区作科普讲座,原计划40分钟的讲解,因为孩子们的热情太高,她讲了将近3个小时。“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人动容。每次讲课,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科学的种子已经种在他们心里了。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和回报!”

2017年,刘建妮联合多位热心科普的青年科学家,成立了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致力于团结国内外青年科学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她的极力主张下,第二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增设了“科技扶贫”板块,举办了“青年科学家与偏远地区中小学校长面对面”等活动。

3月7日,刘建妮特意提前到达北京,在参加2018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表彰大会前,和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的几位朋友“碰头”,商议即将在全国开展的青年科学家科普讲座。今年,他们计划在全国贫困偏远地区开展100场科普讲座。“我们的队伍很庞大,科普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科普的价值会被不断放大!”刘建妮满怀希望。

新闻推荐

省财政加大投入支持陕西省稳外资稳外贸

本报讯(记者徐颖)4月2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支持陕西省稳外资、稳外贸。持续发力“三个经济...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