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尸那迦佛陀的涅槃便是重生 印度纪行之六
佛陀涅槃塔佛陀荼吡处入定大林和印度青年?潘大林
印度也算是幅员广大的国家,总面积298万平方千米,尽管只有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全世界的排名仍在第七位,全国有二十七个邦、六个联邦属地和一个首都辖区。当东部邦接受清晨阳光的洗礼之际,西部邦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来之前,曾看过一篇署名毛宁的介绍印度的网文,说是印度有三多三少:三多是人多地多垃圾多,三少是山少水少老人少。一路走来,所见确实印证了这个判断:人多说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地多保障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垃圾多说明管理的欠缺;山少则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扫清了最大的阻碍,水少就需要思考发展的方向,老人少则减轻了整个社会的负担,让印度的快速发展有了可能。
这一天,我们四点起床,早餐后五点出发,天才蒙蒙亮,客车像一头暮年的大象,缓缓向前行进。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比哈尔邦东部恒河南岸的拘尸那迦。这座城市历史悠久,立世已有2500年,曾为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的首府,佛经里多有记载,称为“华氏城”。4世纪时为芨多王朝的属地,是印度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名字的原意乃佛陀的涅槃处。路程坎坷,路况复杂,不太远的距离,折腾了八个多小时。路上我们买了些芒果和苹果,芒果极甜,苹果拳头大小,鲜红如血,有点像美国的蛇果,吃起来粉粉的。
中午一点,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住进一家酒店,陈设略显老旧,被褥有点异味,或许是因为空气潮湿所致。空调为老式的LG,响声很大。据说酒店老板有多处产业,此处已欲出售,只是价格太高,一时无人问津。今天住店的客人仅我们九个,侍者一呼即来,十分敬业。酒店周边有日韩等国寺庙,因未到旅游旺季,到处都静悄悄的一片。
下午,我们来到佛陀圆寂前最后一次饮水处——玛塔郭儿寺。佛陀一生传教,既受到了众多追随者的拥戴,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忌恨和陷害,一些人总想置他于死地,但他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他的堂弟提婆达多虽然追随佛陀多年,但为了争夺领导地位,不惜多次陷害于佛陀,佛陀却慈悲为怀,一再给予了原谅。一次,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一块巨石,企图将佛陀压死,没想佛陀闪身躲过,只是脚趾受了点伤。由于提婆犯了佛教五逆罪中的三逆罪,后来被坠进地狱之中。
佛陀八十岁那年患病,身体日见衰弱,他意识到,自己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据《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吃了铁匠穷达供奉的旃檀树叶,感到肚子剧痛,知道自己吃的东西肯定有毒,但慈悲的他为了不嫁祸于人,便带着僧团来到白鹿瓦村,让人给他打了一钵水。喝了水,他推说这水不好,喝坏了肚子,还拉出血痢来。
他知道自己大去之期不远,将阿难叫到跟前,和他说了一番话。他说:阿难啊,我如今已老了,衰竭了,旅程将尽,寿命将满,我行年八十,譬如一辆旧车,若能修理,还可勉强前行(现在显然是不能修理了)。无论现在或我去世之后,若有人欲证解脱涅槃,应以自己为明灯,为归依,不要以他人为归依;以法为明灯,为归依,不要以他人为归依——这样的话,佛陀反复说了多遍,充分体现了佛陀推崇的始终是个人的潜修和体悟。
佛陀的最后喝水处立有一间小小的庙宇,昏暗的宇殿中有一尊金身坐像,两腿盘屈身下,一手放在小腹前,一手护在膝盖上,脸上带着微笑。这微笑,显然隐含着似乎看透了宇宙规律的自信,也隐含着看透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好恶欲的解脱。庙宇外面的院子,本来是一大片草皮,但现在已为一汪盈盈的清水所覆盖,我估计这不是设计者的精心安排,而只是由于这里地势低洼、雨季带来大量一时难以排解的积水所致。
离最后喝水处不远,就是佛陀的涅槃处,后人建起了一座颇大的佛陀涅槃堂,殿顶作水管的三通状。前厅陈列着巨大的卧佛像,通身镏金,那闪闪发亮的金色,给涅槃后的佛陀添上了一层高贵的安然。殿中的长老将我们接引进殿,帮我们将请来的袈裟徐徐地覆盖到卧佛身上。袈裟是橙红色的,上面用金粉印着方格状的花纹,捧在手上,有一股水样的清凉。我们的袈裟一件件地叠加上去,横卧着的佛陀沉默不语,也许这样的场景他看得太多了,也许他正在入定之中,根本感觉不到我们的侵扰。
这尊形制巨大的卧佛像,据说为5世纪时所雕,后埋没于尘世1300余年,直到1833年才重新被英国人所发现。这尊涅槃像侧身卧于石榻之上,与卧榻为一块整石刻成,并刻有阿难等弟子像和铭文。佛像卧态安详,雕工精美,显示出当年高超的石刻技艺,完好地保存在新建的大涅盘堂内。4世纪的时候,我国法显和尚来印度取经,这里的大部寺院已经颓圯,7世纪玄奘到此,更是荒无人烟。1853年,英国人发掘了这一遗址,才使这一佛教圣地重见天日。
我们礼拜再三,鞠躬如仪,师父们更是绕佛数匝,对佛陀表示着自己的敬意。寺中的长老则围坐一侧,大声念诵起佛经来,声音在殿厅里嗡然回荡,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一浪地冲刷着众人的心灵。
视死如生的佛陀在涅槃之前,曾用巨大而洪亮的声音对僧众
们说:“今天,我将要涅槃了,你们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我,这是最后一次提问了。”佛陀说这话的时候,神态十分宁静安详。面对死亡,只有参透了死生大限的智者,才会如此镇定从容。
佛陀的弟弟阿难十分难过,在一旁悲伤地啼泣,经阿尼楼豆尊者提醒,阿难才止住悲泣,向佛陀提了四个问题:“第一,佛陀住世时,我们以佛陀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何以师为?第二,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何处安住?第三,佛陀住世后,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服,佛陀涅槃后,如何调服恶性的比丘?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信服?”
佛陀遂一回答:我涅槃之后,应依戒律为师,应依四念处安住,应不与恶性比丘往来谈话,应在一切经典首句加上“如是我闻”等征信的句子。
安排完后事,已到子夜时分,佛陀即将进入涅槃,这时的大地一片寂然。佛陀说了最后一番话:“我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还未度的众生皆已做了待度的因缘。现在已没有让肉体继续存在的必要,你们随顺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处。”佛陀说完这最后的遗言,便右胁朝下,头枕北方,脚指南方,面西背东,安然而卧。脸上带着安然的微笑……
佛陀涅槃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据说又是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日。私意以为,两个伟大思想先驱的生死那么凑巧地碰到了这一天去,大概都是无法证实或者证伪的事,我只能说是后来追随者的聪明和机巧使然。
佛陀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于他参悟透了生死之限,让人能够从容地接受死亡。这位悟透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一代智者,终其一生,对人生和宇宙作出了自己的哲学解释,留下了一门博大精深的宗教,肉身终于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佛教徒对生死不但秉持了同佛陀一样的信念,更搀和了中国道家对死亡的无谓和超脱,传说古代一位高僧同某皇帝下棋,下着下着,皇帝就问高僧,说大师高寿几何了?高僧一拍脑袋,似乎这才突然想起,说是啊,我都忘记了呢,算起来,应该是到我圆寂的时候了。说罢,溘然而逝。
佛殿之后,有一圆顶的建筑,原是佛陀遗体的火化处。出家人的遗体火化,梵语称为“茶毗”,也就是俗家的“火化”之意。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那庄严的时刻吧:佛陀的众多弟子围聚一起,注视着那毕毕剥剥地燃烧的烈火,注视着烈火中升腾而起的青烟,想象着他们所追慕的伟大的灵魂正袅袅飞上天去,满怀悲悯地凝视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信众们的那份不舍和不忍,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佛陀火化之后,留下了一堆珍贵的遗骸,也就是俗称的舍利子。佛陀身后的故事,没有随着肉身的消逝而停止,反而随着舍利子的分发周转,随着佛教的流播迁衍,像一棵菩提树的种子,流散到四面八方,在春天里发芽生根,枝蔓向大地伸延,最后长成了一片偌大的林子。佛陀的精神,也穿越时空阻隔,穿越万水千山,永远和信众们活在了一起!
佛陀涅槃火化之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一块头顶骨、两块指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算起来有一石五斗之多。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后经过火化所留下的结晶体。但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像或菩萨状。它们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等各种颜色,像珍珠、像玛瑙、像水晶,有的澄沏透明,有的光亮照人,有的生成奇幻五彩,就像钻石一般。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所以十分稀有、珍贵。佛陀涅槃后,由于他的学说在周围国家有广泛深入的影响,这些舍利便被信众视为圣物。当时,周围八个国家都想将佛陀的舍利子拿回去供奉,国王们带着自己的军队赶来,拘尸那迦顿时充满了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一位智臣对大家说:“诸王若争,须有胜负。如来舍利不成利益。我当分为三分,一分奉诸天,一分与龙神,一分分八国。”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平等地将佛陀舍利分成八等分,大家将舍利高高兴兴地迎回自己的国家,兴建宝塔珍藏起来,让百姓瞻仰礼拜。这珍藏舍利的宝塔,就叫舍利塔。
一百六十年后,阿育王统一了印度,他将幸存的舍利全部收集起来,分装于八万四千个宝箧之中,再在全国建起八万四千个宝塔,将舍利供奉起来。——这些舍利,也流传到了我国,据统计,我国浙江鄞州区阿育王寺、北京西山佛牙塔、云居寺雷音洞、苏州虎丘塔、镇江甘露寺、陕西法门寺等寺庙,共收藏有佛陀舍利827颗。宋朝仁宗皇帝还专门写过一首诗,对佛舍利给予了高度的赞美:
三王掩质者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
夫子圣中夸是至,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只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新闻推荐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