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那一场影响中国语言的夜谈 □许丽

淮河晨刊 2019-02-01 09:25 大字

资料图“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仄仄平平仄仄平,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S.H.E演唱的一首先后获得了包括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排行榜至尊金曲大奖、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20大金曲、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金曲在内的多个奖项的快歌《中国话》,将汉语的美妙诠释得很到位。汉语发音响亮,语调铿锵,富于变化,具有音乐之美;讲平仄,分阴阳上去,还有轻声和变调。诗词歌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欣赏着、哼唱着、吟诵着,愈发觉着中国话真是一种奇妙的语言。

几千年前,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宝贵的财富,当我们满怀敬畏之心去传承它、宣扬它,也就是用曾经的语言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时,可还会想起一千四百多年前,一个名叫陆法言的懵懂少年在聆听、记录下了父辈们聊起各自前半生的经历并进行深入探讨后,毕生为之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开皇元年(581年)的一个夜晚,长安城时任太子洗马陆爽的家中,主宾尽欢,畅谈古今。作为少主人的陆法言一直随侍在旁,此时他还不知道,当晚父亲与客人们的聊天,将会对他乃至对整个中国的文化进程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这一年二月甲子,隋文帝杨坚受禅,改北周为隋,十年后杨坚结束百年来四分五裂的局面,开创又一盛世,这是后话。主人翁陆爽嗜书如命,藏书颇丰,以至于北周武帝召他入朝为官时,别的行李都没有,只带了数千卷藏书。自然,陆法言从小便受到父亲熏陶,有志于学。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晚在陆家作客的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也都是当时的才学之士。比如,因为母亲年迈乞求归乡的前武阳太守卢思道,他师从“北朝三才”的邢劭,有“八米卢郎”的美称。再如,中华民族第一部内容精深、体系宏大的家训《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而五世孙则是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可想而知,这场夜谈的文化含量有多高。

新朝甫立,在座的都是历经两朝甚至三朝才入隋的官员,不免感慨于世事变迁。论及半辈子经历时,尽管每个人的官位不同、所在地域不同,却不约而同地发现南北方言差距很大。最直接的感觉是,北方方言去声(普通话第四声)较多,南方方言平声(第一声、第二声)和上声(第三声)较多。不仅如此,在外地人听来,陕西地区应该读去声的字,当地人读得非常短促像入声,川蜀地区的平声字听起来像去声。如此现象,突然间引起了陆爽等人的兴趣,意欲细细排布汉字,一探究竟。

自东汉佛教传入后,梵语也随之进入中国。梵语很早就将音节分为声韵两个部分,只不过称之为体文(声母)和摩多(韵母)。受梵语的影响,汉魏六朝的学者也编纂了韵书来分析汉语。客人中不少都是诗赋大家,对韵书十分熟悉,很快便发现,“支”“脂”“鱼”“虞”四字古代是四个不同的韵母,当时却渐渐混同,特别是北方地区。巧的是,客人中却有一位能够分辨四字的差异,他就是南朝梁鄱阳王萧恢之孙萧该。萧该约公元535年生人,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直到侯景之乱攻破荆州后,十几岁的萧该才离开江南前往长安。虽然一直在北方为官,但是他仍然能够利用乡音分辨这些字的细微差别。站在今天来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与北方战争频繁,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有关。以至于,两百多年后的唐代,湖南文人胡曾专门写了一首诗《戏妻族语不正》,嘲笑来自北方的夫人混同了“十”“石”、“针”“真”、“因”“阴”的读音。

如果仅仅是为了创作诗歌,自然不必对语言研究得十分细致,因为古人写诗押韵并不十分严格,通押现象很普遍。然而,当晚的与会者不乏掌管教育的官员,深谙语言规范对于国家发展、繁荣的重要性,涉及母语教学、字书编排等等。故此,八位客人连同陆爽一起,商讨如何审定语音,制定了若干原则。时任礼部侍郎的魏澹也在场,对陆法言说:“过去学者讨论没能解决的难题,这次我们几位解决了,你何不记下来?”法言不过弱冠年纪,自然谨遵前辈们的教诲,一一记录。要知道,在场最年轻的客人也已过不惑之年,年少的陆法言显然一时半会无法全部理解,只能暂且记下。不过,之后的十多年间,他一直在向其他音韵大家们求教。

然而世事难料。因陆爽曾经上书隋文帝,论及太子杨勇的儿子们名字不好听建议改名。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太子杨勇被废,隋文帝迁怒于陆爽,认为他多事,煽动蛊惑杨勇。尽管陆爽已逝世多年,但是他的后代无一幸免,全部被罢官归乡,时任承奉郎的陆法言,也因父亲获罪而株连,被除名。命运给了陆法言最深的一道沟坎,但他回转身顺应环境,把自己的生命刻印成抹不去的宏篇。回乡后,他闭门谢客,拾起了二十年前那个晚上记下来的审音细则,重新整理,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中国语音史上的重要著作《切韵》。这本书不仅影响了后世《广韵》等韵书,甚至还成为当今方言研究的重要参照。

最值得称赞的是,当时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语音演变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古今声调即自有别”、“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要知道,此后的一千多年间没有学者能够突破这一认识,甚至中间还走了不少弯路,比如宋代学者提出的“叶韵”说。直到明代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论及古今音之异同,音韵研究才渐渐步入正轨、走向兴盛。这一认识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空前不凡,放眼世界也是出类拔萃。同时期的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语言研究尚不发达,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许多语言还未独立,仍未能尽脱拉丁语的藩篱。直到十九世纪,历史语言学才登上历史舞台。

汉语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几千年来的文人学者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汉语的研究、分析、运用,这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汉语资源。2015年国家已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截至2018年9月,这一工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值得注意的是,对语言的保护却并不是一味地限制语言的发展。要知道,汉语绵亘千年,兼容并蓄是它的突出特点,甚至吸纳其他语言成分后还能有所发展。例如,梵语有声韵之分,但是古代学者却意识到汉语不仅有声母韵母,还有声调。换而言之,开放的格局、长远的眼光,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发扬汉语资源;才能让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化越走越稳,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国际。

作者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推荐

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西安闭幕咸阳市代表团提交建议79件

本报讯(记者康丹)1月31日下午,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西安闭幕。咸阳市省人大代表在咸...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