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陕西 国宝《集王圣教序碑》
朱文杰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耸立着一通闻名天下的石碑——《集王圣教序碑》。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
此碑刻立于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太宗李世民撰文,长安弘福寺怀仁和尚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碑螭首方座,高350厘米、宽108厘米。碑文30行,每行80余字不等。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撰写的序文、答敕;二是太子李治做记、答词;三是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制作此碑的原因,起于唐太宗为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写好序文之后,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深为师父感到荣耀,他又知唐太宗酷爱并推崇王羲之书法,于是将《大唐三藏圣教序》的内容用王羲之的行书集结而成。
因此,此碑历时20余年,用选集拼凑的方法,集王羲之的字而成。耗费精力之巨大,时间之长,可能已创下历史上最早的世界之最。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因此历史上又流传了王羲之一字值千金的佳话。此碑形神兼备,书法秀劲超群,分行布白,笔意俱存,不愧为中国古刻名碑之上品,其拓本被世人誉为“千金帖”。加之此碑同时包括两位皇帝撰文、高僧玄奘法师所译真经与书圣王羲之行书,因而成为美名远播、世所罕见之唯一。
《集王圣教序碑》为碑林博物馆所藏国宝级文物,在中国宗教史和书法史上,价值非凡,无与伦比。
我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评价玄奘法师的几句话,“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还有“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潜心研读,绝对可以解惑释疑,启悟灵智。
王羲之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梁武帝萧衍称赞:“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曾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怀仁和尚集摹王羲之行书字迹而成《集王圣教序碑》,功莫大焉,当为碑刻中之独创。《古今法书苑》载:“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明人王世贞评价此碑“备尽八法之妙”。
因为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而《集王圣教序碑》流传历历可考,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无愧为国宝级文物。
新闻推荐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1月31日表示,预计春节假期期间,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雨雪冰冻天气...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