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灯笼照新春 陕西“灯笼村”一家三代的坚守与传承
?呼小刚的妻子正在整理晒好的灯笼。
?呼更柱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灯笼。
?呼小刚展示着多年前家中制作的纸制灯笼。
张思思 姜泽玮 文/图
2019年春节越来越近了,年货市场上,各式灯笼也紧俏起来。随着“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的启动,西安大街小巷装饰一新,灯笼无疑成为营造新年气氛的重要饰品。
在西安,提起花灯,很多人都会想到素有“灯笼村”之称的三兆村,灯笼作为传统工艺品被代代相传。三兆村的灯笼起源于西汉时期,过去,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灯笼。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曾经辉煌的灯笼村里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做灯人在维持着老手艺。
每到春节,也是三兆村做灯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呼小刚就是这其中一员。呼小刚的灯笼手艺是父亲呼更柱传给他的,祖父呼广谋更是三兆花篮灯的创始人。
呼更柱骄傲地说,20世纪三十年代,父亲呼广谋制作了第一盏花篮灯。之后他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三兆村花灯行业,不断耐心地将手艺教授给左邻右舍及自己的后人。
现如今,随着工艺的改进,灯笼的骨架已变为钢丝,面料也由纸变为绸缎。
谈起做灯笼,呼更柱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质量,自己家做的灯笼不允许有任何质量问题。从幼年至今,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制作工艺的严谨要求。
早年销售灯笼的方式不如现在便捷,那时他每年都要自己带着制作好的灯笼奔赴全国各地零售,曾经有十二个春节都未曾回家过年。如今,交通四通八达,销售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谈起做灯笼的经历,呼小刚的妻子笑着回忆道,这些年跟随丈夫去了好多个省市销售灯笼,虽然辛苦,但是看着自家的灯笼在新年时被挂在各地的街道、灯展上,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经过三代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2018年,呼小刚一家也从个体户转型成了企业,制作灯笼的规模扩大了,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呼小刚自豪地说,自家的灯笼还曾走出国门,远销美国、韩国等地。历年春节,西安城墙、大雁塔广场等景区的灯展上也都有他家供应的灯笼。
如今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下,传统家庭式生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在三兆村内,如今还坚守老手艺制做灯笼的人也越来越少。呼小刚说:“虽然现在做灯笼既辛苦,利润又薄,但依然会坚持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因为火红的灯笼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象征。”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1月31日表示,预计春节假期期间,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雨...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