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从今再愿诵《豳风》 范仲淹《眉寿堂劝农》

咸阳日报 2019-01-23 09:25 大字

□舒菊

眉寿堂〔2〕劝农〔3〕

【北宋】范仲淹〔4〕

烹葵剥枣〔5〕古年丰,莫管时殊俗自同。

太守劝农农勉听,从今再愿诵《豳风》〔6〕。

注释:

〔1〕本诗录自清顺治苏东柱增补《邠州志·题咏》。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九十七《艺文》十三及乾隆孙星衍纂《直隶邠州志》卷十一《古迹》亦有录文。

〔2〕眉寿堂:在邠州(治今彬州市)西北隅,因临西湖,又名“西湖眉寿堂”。此诗为作者任邠州知州时所作。

〔3〕劝农: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劝课农桑,称为劝农。

〔4〕范仲淹:(989—1052),北宋大臣、文学家,字希文。其先为邠州(治今彬州市)人,后移居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庆历五年(1045),被保守派排挤,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缘边宣抚使出任邠州知州。有《范文正公文集》存世。

〔5〕烹葵剥枣:“七月烹葵”“八月剥枣”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的诗句。

〔6〕《豳风》:为《诗经·国风》篇名。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在北宋庆历五年被保守派排挤,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缘边宣抚使出任邠州知州,在邠州任上所作。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范仲淹在诗中告诉百姓,邠州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诗经·国风·豳风》,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这首产生于西周初期的作品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的诗句,说明邠州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农耕传统。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出生。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妻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中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以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缘边宣抚使出任邠州知州。

古邠州一带地近北宋西北边塞要地,范仲淹以政治家的眼光在此地大力鼓励发展农桑,建设边疆。诗人在诗中告诉百姓不管世事变迁、时代变换,这块土地上自古以来物产年丰,他殷勤地劝导人们致力于农桑,以再现《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丰饶景象。全诗平白如话,殷殷之情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大、边防巩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B)(13)

新闻推荐

去年陕西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本报讯(记者柴迎)1月22日下午,2019年陕西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和系统企业党建暨纪检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做了2018年的工作...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