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我们研制出了世界一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陕西日报 2018-12-30 07:00 大字

本报记者刘居星三秦都市报记者石喻涵

“这是啥?”

12月28日上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波澜壮阔三秦华章——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上,一个管路密布的银灰色物体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好奇地问。

“这是航天六院生产的18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大家熟悉的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都使用了这种液氧煤油发动机。”前来观展的陈晖、王玫夫妇主动当起了“临时解说员”。

夫妇俩之所以这么了解这台发动机,是因为他们与它打了20余年交道了。漫步展厅,40年峥嵘岁月历历在目,两人的思绪也被拉回到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那段日子。

当年,我国火箭中所使用的发动机推力小、循环方式落后、性能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中国航天要想在未来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尽快研制出新一代火箭发动机。这个重任落在了位于陕西的航天六院身上。

20世纪80年代末,航天六院开始了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初步探索。“那个时候,电脑还未普及。遇到技术难题,设计人员只能去图书馆和高校查阅书籍,用手抄的方式积累资料。”回忆起以前的日子,陈晖感慨不已。

“当时,相关资料非常稀缺,别说单位的图书馆没有,就是找遍陕西省内的图书馆,也无法查询到有用的资料。我们常常借着去北京开会的机会,拿着介绍信到相关单位查询。”陈晖说,“每次带回了有用的技术资料,就像带回了‘宝贝疙瘩’,大家能高兴好几天。”

很难想象,一开始航天六院的研究条件有多简陋。王玫告诉记者:“就说画图吧,起初,大家只能用丁字尺、三角板等一步一步在图纸上勾勒。直到1993年,一个研究室终于分到了一台电脑。”

尽管过去了20多年,王玫仍清楚地记得,当第一个涡轮泵设计思路经计算机拟合CAD成图后,大家左看右看,愣是看不够。“那幅图在办公室墙上挂了很长时间,几乎每个人都用手摸过,真的是‘爱不释手’。那可是设计手段的一次大飞跃。”王玫感叹道。

2010年,航天六院建立了数字化设计平台。发动机设计手段从之前的小编程和一维成图,逐渐演变为二维设计、三维成形和三维仿真。“比起当年,现在航天六院的设计、生产和试验条件,就像坐上了自己研制的火箭,一路飞驰啊!”陈晖激动不已,“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我们研制出了世界一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改革开放40年来,航天六院享受发展红利,充分利用陕西人才、经济、科教、工业等资源,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擎起了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大旗。目前,航天六院研制了100余种不同推力和功能的发动机产品,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向一个个崭新的高度飞跃,为国防科技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交警预计公路返程高峰 为明年元旦15时至20时

本报讯(记者张红中)12月29日,记者从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了解到,元旦小长假期间,短途出行增多,交通安全压力不容忽视。为此,省公...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