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关注现实 关注时代变化的作家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张艳茜谈路遥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大地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了100位来自不同领域、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锋模范人物,全国各界人民深受鼓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即日起,本报开设“改革先锋风采”专栏,用鲜活的事例,讲述时代先锋们的英雄事迹,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引导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张艳茜曾担任《延河》副主编,曾与路遥共事,并且在陕西省作协大院里是路遥的邻居,可以说她目睹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全过程,并写下长篇传记文学《平凡世界里的路遥》。
谈到路遥的先锋意识,张艳茜说:“路遥的《人生》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当时全国的文学界都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风潮中,而路遥却敏锐地捕捉到城乡二元对立、三农问题,高加林和刘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所处的环境所造成的不同命运。”
不仅仅书写改革开放的过程,对于自己,路遥也堪称改革先锋,他始终把自己当成对手,永远在超越自我。张艳茜说:“路遥在生活中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人生》发表之后引起全国轰动,后来拍成电影,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此后他完全可以享受鲜花和掌声了。当时有人怀疑路遥到了创作顶峰。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一个人背着行囊,逃离喧嚣、追捧,去了陕北。路遥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有想法,要在四十岁之前,在文学上完成一部规模很大、感动自己的书。回到家乡,在毛乌素沙漠行走,他把目标确定下来,就是要写《平凡的世界》。”
谈到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张艳茜说:“路遥不是闭门造车的人,准备的过程也很艰苦,他给自己列了百部书单开始阅读,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柳青的《创业史》,翻阅报纸了解资讯,手指翻出血了用手掌去翻。之后深入生活,了解陕北各乡镇、集市,什么季节长什么庄稼等农村生活的细节。他还去放羊,和弟弟去当揽工汉,做工不专业还被工头扣工资。在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体验生活,作为挂职的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路遥没有在吃住方面提任何要求,一来到矿上就要求下矿井,与矿工交朋友。他到陈家山煤矿封闭写作,他要写的过程中感受孙少平在煤矿工作的环境。回到省作协大院修改,也是一根大葱一个馍就当一顿饭,还常常错过饭点。他在这样的过程中写完了百万字的小说。”
提起路遥的文学人生,张艳茜非常感佩,“路遥是一个非常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变化,有政治情怀和文学情怀的作家。他把42岁的生命浓缩了,活得非常有质量。路遥用自己的经历和笔触塑造了一批通过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青年形象。他们追逐梦想的信念坚不可摧、乐观自信,这对当下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人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是希望像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虽然路遥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个时代背景已经‘翻篇’了,但作品中人性的东西是永恒的。”路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婕妤通讯员王怡纯)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查询人社政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针对人社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