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从π到1再到zero 40年建行变革路 建行陕西省分行改革开放40年的坚守和使命

三秦都市报 2018-12-18 05:31 大字

从国之重典到普惠大众,再到能歇脚、能喝水、能入厕的“劳动者港湾”,建行陕西省分行放低身段,步步为营,进而羽化飞升。整个裂变过程,除了时代变迁、顺势而为之外,也包含了建行陕西省分行自我突破、谋求发展的破茧之勇。

π无限不循环的“双大”裂变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建设银行是与国家经济建设同步、共进的产物。”一位退休老职工在回忆1954年建行陕西省分行成立时这样说道。出身即带使命。然而,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必然需要大型基础设施、大行业、大企业做支撑,大势之下,建行陕西省分行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快速转变角色。

1988年2月,乍暖还寒,一场小雨让人们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5月,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这一新的经济形态,项目更加集聚、产业更加集群,当然,也更加有力量。为此,建行陕西省分行不仅成立了工作组,还出台了《建设银行西安市分行支持开发区建设的“十条”措施》。“筑巢引凤”,一大批优质企业不断聚集成型,成为了陕西经济又一支强大的新生力量。

西安高新区为后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这样的国家级示范区的建设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快速形成了陕西的巨型经济航母。直至今日,这些开发区孵化出的企业仍旧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

自觉或者不自觉间,建行陕西省分行听从市场、响应号召,围绕大行业、大企业来做“大事情”:铁路、水利、公路、电力、机场以及后期的城市水电气供应、地铁等等一个个关乎民生的大项目开工运行。而推动大项目的往往是一些大企业,陕煤、延长、有色、西电、咸阳彩虹、宝桥、高科、曲江文投……放眼所及,地标性建筑以及重大经济领域里的重点企业都离不开建行陕西省分行的资金支持。这些项目,不仅是陕西发展史上的浓墨涂抹,还是老一辈陕西人的记忆豁口,犹如一张张褪色的旧照片,记录一座城,滋养一城人。

老子《道德经》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为多,生生不息。而在数学领域,π也暗含此理。这一时期的建行陕西省分行犹如π,无限的“大”,却又不能一成不变地循环。建行陕西省分行不仅要应对高速发展的经济,还要面临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为了更好地服务大行业、大企业,建行陕西省分行开始从贷款形式、结算方式、网点布局等方面进行自我裂变:贷款形式从固定资产到流动资金贷款,这一看似简单的贷款模式,却为后来的“小微贷”提供了想象基础,对后来建行陕西省分行业务发展模式创新功不可没;利用网络,打破结算方式,从单户结算到网络结算,围绕上下游,加深产业链,例如,延长石油,从钻采环节到加工环节再到销售环节,咸阳彩虹厂则围绕销售、资金归集等等进行一揽子清算,新服务形式的转变,一部分网点围绕大企业进行布局,这一现象,在一些县域地区表现犹为突出,神府煤铁、延长炼油、金堆钼业、秦电、渭电等一批专业支行应运而生。

回头看,建行陕西省分行“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自我要求从始而终,深入骨髓。这一企业精神注定让建行人不会错失发展机遇。而建行陕西省分行也利用这些机会,40年来,累计为陕西投入万亿元的资金助力陕西经济腾飞。

大行业、大企业就像人体的骨架和血管,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效地辐射到全省各个经济领域,并对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支撑作用。这些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陕西交通、能源、供水、教育、邮电通信等基础产业相对落后的状况,挺起了陕西经济的脊梁,绘制了陕西秀美的民生画卷,增强了陕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整体实力,同样,也奠定了建设银行“大行干大事”的谋事之基。大行业、大企业“双大战略”以及为此配套的服务举措在建行陕西省分行落地生根,日渐完善。建行陕西省分行能够形成目前如此大的体量,和这一时期的“双大战略”密不可分。

1为始为终小而善为

有些变化正在悄然改变,机遇不停试探。做惯了大项目,看惯了大阵仗,建设银行却突然俯身而下,低到了尘埃里。而这一次,正是建行银行又一次回应机遇、顺应大势的果断抉择——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银行掀起了新一轮布局:从依托大行业、大企业为核心的“双大”经营战略向“双小”转型,集全行之力向普惠金融转型,加大对小行业、小企业支持力度。

多而小的民营企业就像阿拉伯数字1,虽然小,却是所有经济的基础,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前,小微企业并未受到广泛关注,银行对其的扶持也呈一般松散式状态,因此“小而杂”、缺乏生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建行陕西省分行率先成立了“小企业中心”,对原有扶持模式进行“破坏重启”,打破之前所有的贷款流程,把前期调研、中期后台处理、合同签订、抵押担保、评估这些程序进行专业化分工,进行生产线处理。通过体制相互制约,保证系统风险可控,这一模式对于前期小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而言有了进一步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得到了有效放大。然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传统金融的人海战术似乎太low了。

“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建行大胆地迈出一大步,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向所有人证实了小微企业同样能产生利润。服务小微企业不再依靠“走街串巷”的土办法,而是利用科技手段,大数据“抓取”更为精准。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还成就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处”——造场景,这使得银行不仅可以给大众创造核心的银行功能,更重要的是以银行的核心功能为原点,可以构筑一个“生态场景”,就像微信支付建立在社交基础上一样简单,而银行如果打破单一的结算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将客户置身于一个“场景”之中,类似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金融“生态场景”将是银行业转型的发力点。

基于此,建设银行启动了普惠金融战略。2017年建立了互联网融资平台——“小微快贷”。建行陕西省分行与税务、工商、海关以及法院和科技部门联手,组建了专属的“信息系统处理器”。

与之前的“小企业中心”不同,“小微快贷”能够充分挖掘大数据,通过分析企业及企业主的房贷信息、涉税信息、金融资产及结算数据等各项指标,批量挖掘潜在客户并预测意向授信额度。企业只需通过网银、网站、善融商务、手机银行、智能自动柜员等渠道,即可享受“网上贷款申请、网上贷款审批、网上签约支用”的全流程网上融资服务。建设银行正是凭借着这条贷款流水线实现了“秒贷”。

借用互联网不仅突破了效率壁垒,同时还为小微企业解决了便捷壁垒,抵押物开始打破资产实物等传统模式,其中的名牌产品“云税贷”的抵押物仅仅是自己的——诚信纳税。作为“云税贷”产品的受益者,陕西省A公司负责人在拿到贷款后对建设银行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诚信纳税还可以换来真金白银,上百万元的贷款,通过手机银行几分钟就搞定了,真是太方便啦!”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通过普惠金融分享到了建设银行的政策红利。

如果说建设银行谋“双大”是使命使然,那么,普惠金融,支持小行业、小企业的“双小”战略则是建设银行突破自我、谋求发展的“破茧”之智。

Zero思维革命社会担当

银行是什么?银行只能是银行?

长久以来,银行与客户的关联是存贷款关系。这是银行的“正经业务”,是客户核心需求映射到银行表现出来的一个指标。而现在,90%的业务都能在线上发生,核心需求正在发生改变。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时提出,大行的担当,应当瞄准社会痛点。

而瞄准社会痛点,就得脱离银行本身,站在社会的角度思维,站在客户的视觉反思。忘掉自己,让自己归零(zero)。

建设银行目前实施的“三大战略”就是脱掉“银行外衣”,融入社会的开始:

“房屋租赁”,外表看,银行干了中介公司的活,而实则是以房屋租赁为核心,组建了一个租房结算、租房贷款、物业水电等社区配套的金融生态场景,解决了“房住非炒”之痛;

“金融科技”既能惠及客户也能惠及到金融同业,通过不同的程序场景构建不同的社会应用场景,既解决了企业客户的融资服务之痛,也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普惠金融”将范围从小微企业延伸到了个人客户,甚至包括贫困户,建设银行用金融科技实现金融的普惠作用,解决以往传统金融服务“长尾”客户的痛点。

求计问需,布衣雄市。除了“三大战略”之外,建设银行还有“两份心意”:劳动者港湾和建行大学。

“劳动者港湾”是建设银行思维革命。当线上取代线下,银行网点变得门可罗雀,银行将更难融入社会。但是,和客户的联系是不能中断的,那么,网点必须赋予新的功能。银行网点既能办银行业务,也是一个“能歇脚、能喝水、能如厕”的公共服务场所。“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商机,我们就尽量满足”,建行陕西省分行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经营思路就不能只想到自己,给社会服务的同时,再给社会相应的回报,一个企业树立道德形象典范,会产生裂变效应。

而银行大学,除了不断提升自己员工的学习能力之外,开放银行的教育资源,给广大客户也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建设银行就是想利用银行大学,汇聚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发现社会问题,探讨、解决社会问题。

“3+1+1”,“三大战略”外加劳动者港湾和建行大学这两份心意,建设银行越来越科技,越来越温情,越来越走出自我循环,用传统的视角来看,越来越不像一家银行了,但是,它却悄悄地融入了社会。

如果说,建设银行“双大”战略是把血液输送到了陕西的每一寸方土,那么,“双小”则是把血液输送到了陕西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大,气吞山河,小,春风化雨。力量无强弱,这是使命,是裂变之勇,是大行担当。

郭瑞本报记者杨代利

新闻推荐

陕西省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土壤污染防治

为切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全省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未利用地开发土壤污染防治等有关问...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