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 包容性更强的支付手段
曾几何时,人们上街购物、购买车票船票等,随时携带着现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支付方式从硬币、纸币、银行卡到第三方电子转账支付,慢慢变成一部手机走天下。货币支付结算方式的变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缩影和成功实践,
40年改革开放,壮大了金融业队伍,使得银行与企业、百姓越来越近,为企业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更多的支持和便利。40年来,我们在存款、取款、转账等支付结算上的变化,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上世纪80年代取个钱花费半天时间
提起身边的金融变化,55岁杨师傅颇多感慨。30年前她刚参加工作,虽然挣得不多,但每个月都往银行存几元钱。那时候的存折还就是薄薄一张纸,国内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即使在西安市,网点也并不多。“去一趟银行,路上半小时,到那还得排长队,存几元钱得耗去大半天时间。”
杨师傅的记忆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陕西省对银行结算和联行清算进行改革。这一时期资金清算主要由手工联行向电子联行过渡,票据体系尚未形成,以结算方式应用为主。1988年8月,陕西省大力开展票据业务,积极推进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应用,初步确立了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三票一卡”的发展规划。至1991年7月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正式运行时,陕西实现联行业务信息的卫星传输,一笔业务信息空中传输仅需3秒钟。
上世纪90年代随时携带现金交易
“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钱包一打开,百元一沓沓。”有一个90年代初的笑话,如此形容有钱人。上世纪90年代初,现金支付开始大行其道。
进入20世纪末,支付结算进入全面发展期,随着《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相继出台,陕西以服务商品经济为目的支付结算体系逐渐形成,电子化程度日益提高,资金清算逐渐由电子联行向现代化支付系统过渡。
千禧年后支付手段日新月异
进入新世纪,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进入高潮。“2000年以后方便多了!”杨师傅说,光她家小区里就有工行、建行等4家银行的网点,还有24小时自助终端,存钱取钱一分钟搞定。而且还能办网上银行业务,足不出户就能付款、转账、缴费。
在这一时期,2006年,陕西小额批量支付系统顺利投产运行,解决了百姓个人支付结算问题,不仅支持公用事业、税款缴纳等传统支付业务,还支持财税行库横向联网业务,工资、养老金发放等支付业务。2010年8月,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正式上线,即“超级网银”在陕西开通。
在单位工作的陈英说道,从现金交易到手机支付,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现代化支付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提升期,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支付体系逐渐形成。
而如今,现代化支付体系仍在不断提升完善,或许再过十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购物支付方式还会更便捷。本报记者薛凯
新闻推荐
专注职校 专业立校 专家治校 记中国杰出教育家、陕西教育领军人物张雄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普遍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和方法。一位数学专家,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来管理学校,彰显出的不仅是其...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