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公园里唱戏

阜阳日报 2018-12-07 08:30 大字

夏雪芹 我是个戏迷,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小时候,每次村里唱大戏,我都一场不落地听完。像《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朝阳沟》《三哭殿》等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我都能唱上几段,虽不专业,倒也像模像样。但真正开始唱戏,还是近阶段的事。

儿子上高三,周末我都会去他租住的地方看看,帮他做做饭洗洗衣服。那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闲下来光看书便觉枯燥无聊。一次,听同院的张嫂说太和公园有唱戏的,她经常去听。我一听来了精神,便和她一起来到了公园。

公园里真热闹。三五成群的人围在一起,有跳舞的、唱歌的,还有戏迷票友,各自有板有眼地舞着、唱着,给公园增添了许多活力。

“婆母娘你且息怒站在路口……”一声清晰高亢的女声独唱,把我们吸引到一个亭子前。这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团队。他们的音响、乐器齐全,像模像样地报幕、演唱、演奏。一个30多岁的女子,手持话筒投入地唱着,亭子里围着一群像我这样的听众。一曲终了,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主持人报出下一个节目是《三哭殿》中唐王的一段唱词,可由于演员临时有事,来不了了。为了不晾场,主持人急中生智,向台下的观众临时招募演员。这时,经常听我哼唱这段戏的张嫂鼓励我上去唱,我刚想推辞,就被她不由分说推上了台。

说实话,我爱唱戏,但站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戏,还真没有过。对着台下那么多观众,真紧张。这跟我平时上课对着学生,可不一样。音乐响起,我手拿话筒开始演唱。开始有点紧张,唱着唱着就流畅自然了,我平时都是自己小声哼哼,没放开腔唱过,这次放开了唱,感觉真比平时好多了,自感虽不如唐喜成先生的字正腔圆,倒也韵味十足。一段戏唱完,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拉弦的陈师傅问我跟弦唱戏多长时间了,我说没唱过,他先是表示不信,继而颔首赞许说,初次跟弦能唱成这样真不简单!他还说我的嗓子适合唐派唱腔,鼓励我多学点唐喜成的戏。

回家之后,我就注重起唐派唱腔来。唐派唱腔高亢明亮,激昂奔放,不过想学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唱好戏,我一有空便打开电脑听戏,简直走火入魔了一般。听着戏干活,有劲!听着戏吃饭,香!听着戏休息,美!听着戏入眠,甜!总而言之,听戏成了我的家常饭,不吃饭,饿得慌,不听戏,闷得慌。常言讲“曲不离口”,我是随时随地口里都念念有词,哪怕下课回到办公室,也要唱几句。同事开玩笑,说我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由于经常去公园听戏,结识了一群戏友,他们不时怂恿我上台唱唱。我怕有熟人或朋友看见笑话,每次上台都戴副宽大的墨镜,可还是被一好友认了出来。她偷拍了发到QQ空间,远在陕西上大学的女儿看见了,评论说“老妈真棒,英姿飒爽”。我虽嘴上谦虚着,心里却美滋滋的。

如今,学会的段子越来越多,也掌握了许多发声技巧,唱得越来越顺口。渐渐地,朋友同事都知道我会唱戏,每次兄弟单位组织啥活动,都会邀我去唱一段。我也乐意参与,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

新闻推荐

话题聚焦 “枫桥经验”花开三秦促和谐

孙萍时代变迁,“枫桥经验”在奋进中熠熠生辉。55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15年...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