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左手文化右手生态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用绿色激活城市文明

陕西日报 2018-11-14 07:03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杨博文记者王睿

10月30日,“美丽中国梦生态中国行”走进大美秦汉系列活动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拉开帷幕。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及20余家媒体记者深入秦汉新城实地采风,感受一座城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用绿色激活城市发展潜力,打造生态示范新城的生动实践。

绿色遗址重现秦汉文化

对于陕西来说,五陵原是个独特的存在:9位西汉皇帝长眠于此,9座帝陵构成独特的中国“金字塔群”。千百年来,帝陵被当地群众耕作的农田环绕,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0月31日,记者随采风团来到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放眼望去,遍是翠绿松柏,更加凸显陵墓的壮观。近年来,秦汉新城对五陵原上的长陵、安陵及赵王如意墓进行全面绿化,绿化面积达150万平方米,栽植雪松、侧柏等各种乔木25万余株,有效改善了遗址的保存环境,为发挥遗址的历史人文景观作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而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中,帝陵外围的百亩银杏林仿佛一夜之间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成为市民们赏秋的好去处。11月2日、3日,来自咸阳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儿童在这里感受美丽秋天的同时,还参观了汉阳陵出土文物精品展,了解灿烂的汉文化。

一年一度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金秋踏古·银杏季”已于10月27日开幕。近年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把观众赏银杏的热情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吸引人们感知中华文化之美。

都市农业有颜值更有价值

10月31日,秦汉鲜花港花卉产业园内,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红掌即将投放市场,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培育的红掌占据陕西30%的市场份额。”秦汉鲜花港花卉产业园负责人说。目前秦汉鲜花港除了年供花卉种苗1500万株、年产盆栽花卉700万盆外,每年还接待游客两万人次,实现了产业综合发展。

近年来,秦汉新城围绕生态建设,引进特色花卉苗木企业,将农业、林业、园艺、绿化、优美小镇、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充分结合起来,以绿化带动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产业,绘就了“城在绿中,园在城中”的美丽画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建设之路。

目前,秦汉新城已建成20多个都市农业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6万亩。今年10月,秦汉新城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抓手,启动“五子富民”工程。这是在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富民紧密结合起来作出的秦汉探索。通过打造大都市的面袋子、花房子、菜篮子、果盘子、老院子,秦汉新城努力推动当地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让群众畅享生态文明

秋日的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上阳光正好。亲水平台上,不少市民在赏景、拍照。家住秦汉新城兰池大道附近的李禹正在此骑行。谈到这里的变化时,他高兴地说:“经过几年治理,这里空气好,风景也好。在这里骑行对我来说是件享受的事。”

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绕秦汉新城而过,与北侧的五陵原遥相呼应。经过几年建设,累计投资约17.75亿元,全长18.65公里的渭河长廊已成为秦汉新城的都市生态景观长廊。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的美化上,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这种变化。截至目前,渭河生态景观带已成功承办了陕西省残疾人幸福运动季、世界无车日“绿色骑行”及“我们都是跑步家”等多项体育、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社会、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秦汉新城发挥渭水之滨的文化、经济及社会功能,统筹考虑岸线水体、市场及市民体验需求,正在打造集游憩娱乐、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渭河都市亲水空间。目前,渭河湖泊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成为秦汉新城最大的民生工程。

新闻推荐

西农大农林博物院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本报讯(记者程刚通讯员贺承光)11月13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举行国家二级博物馆揭牌仪式。该博物院是陕西省博物...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