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一场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

广元日报 2018-11-11 01:00 大字

张厚美

改革开放40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机关进人实行的招聘考试改革,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中学毕业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大地上奋斗和打拼。我们家人多,小的要上学,大的要娶媳妇,还要修房子,而收入又捉襟见肘。为了挣钱,我跟随村里的人一起去宝成铁路打工。清道渣、打混凝土、背石头垒边坡、从河里往山上背河沙……这些工种我都干过,一个工地干下来,作为我一个“半劳动”能够挣个上百元,就很不简单了。

尽管打工劳动强度大,我也感觉吃不消,为了生活,我还是坚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跟人一起做过生意,从陕西贩了8个小猪,挣了一双军用品胶鞋。还学过木匠,农村修房子一般都是数九寒天,全身经常都是冻的青一块、紫一块。

看着我们村里那些爸妈在外面工作的家庭,老的退休,小的可以顶班,还要内招,羡慕至极。我也是村上的团支部书记,非常珍惜这个没有任何待遇的“职务”,内心期望哪一天我们也能遇上这等“好事”。

那是1983年11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村里做木活。乡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大家都在给他打招呼。乡武装部长走到我面前说:“现在国家有新政策,要从农民中招聘乡镇干部,你准备一下参加考试。”“啊,是真的吗?”我惊奇地问。

以前,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基本都是“顶班”和“内招”,没有想到这次“幸福真的从天降”了。

这时的我,还是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抽时间复习功课。心想,哪怕“纵然只有一线希望,我也要百倍努力争取。”

机遇总是愿意垂青有准备的人,此话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考试,乡里考了区里考,区里考了县里考,“过五关斩六将”。因为,毕竟这次考乡镇招聘干部是首次,自然符合条件的人也是蛮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12月,乡上通知我上班,先实习,具体工作就是负责共青团工作。

我以前是村团支部书记,现在负责乡团委工作,跨度还是蛮大的。

“万事开头难”。怎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我找来一些村团支部书记开“诸葛亮”会。

与驻军联合开展义务植树、开展青年工作怎么做“大调研”、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工作很快打开局面,受到领导肯定。

“小张啊,我们乡上的文书工作一直没有人做,你把这块工作一起做了。”

文书工作,说到底就是乡上的办公室工作,那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随时不能离岗。

那个时候,一个乡镇就一部手摇电话,为了不漏掉一个电话,我吃饭都坐在电话旁边。下发通知是一个最困难的事,每次发会议通知,我都是用复写纸写好后,找熟人带回去通知参加会议的人。

后来,乡上花了几百元钱从成都买回一台打字机,我的工作也就轻松多了,慢慢地,要发的文件、通知,不打草稿,心里想,手上打,效率也高多了。

几年下来,工作得到领导肯定。不仅从招聘干部转了公务员,而且从乡镇调到区委组织部工作。

从乡镇工作到区委党建、组织工作,这又是一次考验;从乡镇副乡长到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自然也是一次考验。

我和办公室张姐坐一个办公室,张姐说,“我们部里组工信息工作一直比较靠后,你如果能够把信息工作抓起来,领导可能就满意了。”

有了着力点,我找来下发的组工信息认真阅读,从中摸索信息采用风格,电话咨询信息需求。当年下来,信息工作有了很大起色。接下来连续几年都获得了信息工作第一名。

这些年,我感到,招聘考试只是人生命运改变的一个基本转折点,“入了门”是否合格,还要经历无数“考试”,只要工作一天,就要不断接受应接不暇的各种“考试”。为提高履职能力,我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参加继续教育,先后取得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大专、大学文凭。

2003年5月,我从党委宣传部到环保部门工作又是一个转折点。

以前搞党务工作,基本上没有怎么涉及生态环保工作。

到环保部门也是负责办公室工作,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来环保局不久,我看到局里负责宣传的领导一篇环保稿子在省级党报发表了,跑过去“取经”。“你尽管有宣传部工作的经历,要发一篇稿子,哪怕是行业报纸,那是多年的磨砺,没有那么容易”。

听到这话,我压力越来越大。原来在党委部门,感觉宣传自己地方的特色工作,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生态环保宣传真那么难吗?

我暗暗发誓,要拼搏一把。“有志者事竟成”,随后这些年,每年能够发不少宣传当地特色工作的稿子。一些观点还被《光明日报》采用。

弹指一挥间,凡进必考,一晃就是多少年。

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向社会考试招聘人才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个体而且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从“顶班、内招”为公开招聘,到凡进必考,像我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实现了亮丽的人生风景;城市、乡村一个又一个有志青年实现了人生梦想,人生的命运因“考”而改变。

一个“考”字,体现了人才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机会均等”。“考”,为所有公民开辟了一条社会大流动的通道,激发并引导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发向上,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一个“考”字的改变,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变化。“考”,对于个体而言,意味着有一个向上的台阶,有一个实现梦想的机遇,有一次出彩的机会;对于国家和事业而言,这也是遴选人才,保持社会生产力生机活力不断涌现的关键。

回顾这些年自己走过的路,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党和伟大的祖国,成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以过硬作风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

本报评论员近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陕西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必...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