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界导报 2018-10-25 01:00 大字

新动推高徐晓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是简单的“互联网+”

□记者吴军礼/文杜静波/图

“当前,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面临核心技术掌握不足、融合程度较低、运行监测机制相对滞后、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等诸多问题。”10月24日,在西安召开的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谈到数字经济时说。

她认为,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中,要特别注重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理解。“目前很多人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态,但它实际包含范围更加宽泛,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数字经济新模态、新业态。”徐晓兰说,要以“补、布、合”为主线制定发展战略。

“补”既要补短板,还要补长板。她认为目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集成电路、核心软件对外依存度高等都是短板所在;长板则包括强大的创新资源、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人才红利等。“另外,我们还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徐晓兰说,“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的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是长板所在。”因此,她认为这方面应该继续补长。

然后在“布”上,要积极研判材料、算法、算力等基础领域的重大变革性、颠覆性创新,前瞻布局;在“合”上,要研究推动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汇聚形成合力,围绕核心关键技术设立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如何融合?徐晓兰说,两者融合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或“+互联网”,而应看重实质内涵。

她认为,一些企业在前端研发与后端消费者行为分析中都用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但在生产、制造、管理环节中,数字化程度仍很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在实体经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上做文章。”

谈及陕西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利用优势做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徐晓兰说:“无论是IT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陕西都有能力、优势、基础和机遇来促进。陕西实体经济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更好发挥人才优势、地理优势和基础优势,来加速经济腾飞。”

孙荫环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记者原登荣/文杜静波/图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用40%的资源,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实现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10月24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孙荫环在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表示,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更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开拓创新,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任重道远。”孙荫环说,在此情况下,进一步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经济爬坡过坎,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意义重大、任务迫切。

孙荫环认为,应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给民营企业家更多包容和鼓励,还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各类培训,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让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不断涌现。“进一步落实民间资本市场地位,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基础设施、能源、通讯等领域,面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规模适度、有投资预期的重点项目,既让民营企业‘吃得下、啃得动、提得起’,也要让民营企业‘看得见、摸得着、说得算’,通过项目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孙荫环建议,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都很小、投资能力不足、缺少抵押物和有效担保,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降低民企营商成本;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提升政府效率和信用,真正构建起“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

赵敏娟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记者李荣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途径。”10月24日,在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敏娟在谈及农业绿色发展时说。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农产品供给充裕,农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过量,自然资源粗放利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赵敏娟举例说,我国果树亩均化肥用量37.4公斤,是日本的2倍、美国的6倍、欧盟的7倍;蔬菜亩均化肥用量47.6公斤,比日本高12.8公斤,比美国高近30公斤,比欧盟高30多公斤。

“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日益加大,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挑战。”赵敏娟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如何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赵敏娟认为,必须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对已有退耕还林、耕地休耕、禁牧和草畜动态平衡、流域综合治理等各类绿色农业发展有关政策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农业先进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畜禽粪污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处理、农膜回收、水生生物保护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赵敏娟建议,我国应该畅通开展五大行动实践反馈机制,注重五大行动间关联与互动,以培育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以优质、安全、特色为特点,以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为关键,以完善服务体系与优化市场环境为保障,形成“种子到筷子”绿色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供给。

现如今,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如何倡导绿色消费,形成绿色农产品有效需求?赵敏娟认为,应该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形成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不断加强绿色农产品监管力度,提升绿色农产品价值链,构建起全社会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需求。(受访者供图)

汪玉琦让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记者李荣文/图

“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月24日,在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十一届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汪玉琦说,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包括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中高端,具有可持续性,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实体经济有着强大的增长力量和国际竞争力,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等内容。但实际情况是,当前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小农生产,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都存在矛盾。

汪玉琦说,现在的乡村缺乏生气,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不是妇女就是老人或是儿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业现代化是需要现代劳动力扮演主角的,但大量年轻人离开乡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和乡村现代化的进程。

乡村振兴要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振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乡村振兴中,如何正确处理三权分置的关系?汪玉琦表示,在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要把乡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概括为两权分离,也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乡村治理上,如何正确处理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关系?汪玉琦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自治和德治的力量,通过法治加以规范和保障,积极学习借鉴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经验。

“乡村振兴,还要正确处理政府、城市、乡村三种力量的关系。”汪玉琦认为,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干预的要干预,该放开的要放开。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的力量,发挥工商资本的力量,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

唐钧面对人口老龄化要做到“有备安老”

□记者吴军礼/文杜静波/图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17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话题,甚至有人认为目前“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挑战已逐步到来。

10月24日,在西安召开的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表示,上世纪80年代衍生出了“未富先老”的概念,2009年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相匹配的形势下,又诞生了“未备先老”的说法。目前,中国GDP已居世界第二,唐钧认为当前中国走在了“边富边老”的路上。

唐钧说,目前对于人口老龄化,必须有备。至于怎么有备?他认为首先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过度诠释,而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变迁中不可逆转的潮流,非中国特有或独有。然后,不应执拗于把一些制度安排与老龄化标准捆绑在一起。例如不能“一刀切”地规定某个年龄的人必须工作或必须不工作,而应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来反对年龄歧视。

唐钧表示,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抚养比”是重要指标,但却不是对未来社会经济走向有决定性影响的指标。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减少,但中国作为人口十亿量级的老龄化国家,绝对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最不乐观地预测,到老龄化最高峰时,中国劳动年龄段的人口也有6到7亿人。如果仅按抚养比来看,将是很不乐观的1∶1.5左右。但按我国人口所需要和所能创造的经济规模来说,6—7亿劳动力并不少。随着高科技、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逐渐走向成熟,未来经济发展却不一定靠人多取胜。目前正在调整产业结构,这样也必然导致“少用人”。

他据此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大障碍是失业而不是老龄化。因此不能自乱阵脚、迷失方向,而应该看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做到“有备安老”。

新闻推荐

刘国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

本报讯10月23日,省长刘国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关中平原城市群...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