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 陕西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汪曼莉)10月22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全省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投资规模跨越式发展,增长转向中高速。改革开放4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三次跨越。197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20.35亿元,1990年跨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03.72亿元;2003年跨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278.72亿元;2011年跨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023.53亿元;2017年达到23819.38亿元。1979年至201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97万亿元,年均增长20.2%。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投资增长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速高达34.4%,“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20.6%,2016年、2017年分别增长12.1%、14.4%。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投资开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
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1978年,全省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84.5%,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比仅为15.5%,其中集体经济投资占比9.4%,个体经济投资占比6.1%。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非国有经济投资快速增长。1979年至2017年,全省非国有经济累计投资8.62万亿元,年均增长24.7%,高于国有经济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投资主体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2017年,全省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3.3%,其中混合所有制经济投资占48.6%。
资金来源多渠道拓展。1978年,全省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资金占比为84.2%,自筹资金占比仅为15.8%。随着我国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建设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渠道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体、国家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多渠道并存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全省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为7.2%,比1978年下降77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比为72.4%,比1978年上升56.6个百分点。企业自筹资金成为项目建设主要资金来源,表明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显著提高。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5:65.8:32.7,第二产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偏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陕西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苹果、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品牌享誉世界;二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投资逐步由传统的纺织、冶金、机械等产业向高新技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转移;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力度,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6.8:23.9:69.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新闻推荐
95岁石兴邦获考古终身成就奖看相关新闻扫二维码关于华夏史前文明,想必很多人都是通过半坡遗址来了解的。但要说起半坡...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