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空谷幽兰独自香

陕西日报 2018-10-22 06:24 大字

秦岭秋景。

本报记者侯燕妮

9月26日,秋意渐浓。每到这个季节,陕西省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黎斌才能安心地坐在办公室里,把一年来采集的植物标本一一梳理、鉴定、归档。黎斌从事野生植物调查20多年,每年至少上秦岭10趟。2017年7月一次上山寻兰的经历,让他印象尤为深刻。

一天,黎斌的好友——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郭明匆匆造访。“他拿出一张照片,说他不久前在山上进行太白山珍稀濒危植物野外调查时看到了一株兰花,形态独特,急忙赶过来让我帮忙辨认。”经过观察研究,黎斌初步确定这株兰科植物属于虾脊兰属,但与秦岭已发现的流苏虾脊兰、三肋虾脊兰、弧距虾脊兰等物种完全不同。最终,经过国家兰科植物种子资源库的基因鉴定,确认了这是一个新的物种。郭明作为主要发现人之一,将它命名为太白山虾脊兰。“这种美丽的邂逅,一生中都难遇到。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急迫渴望到山上一睹芳容。”黎斌说。

秦岭生长着近4000种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生物基因库。90余种兰科植物在崇山峻岭里呼吸吐纳着秦岭的灵气,神秘美丽的身影让人们充满向往。秦岭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中西部最具典型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地域之一。在这一带,有很多像郭明、黎斌这样的人,踏遍秦岭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为巍峨秦岭的美丽安宁深情守望。

千年不绝的宠爱

兰,是植物中的大家族。它的叶终年常绿,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历来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和欣赏。中国的文人尤其热衷于“写兰”,宋代至今,精品迭出。据了解,世界各国博物馆所藏的中国兰花画卷,除宋、元两代的作品外,至少还有明代11位画家的33幅作品和清代32位画家的101幅作品。历代文人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志趣、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历代文人都有着很深的兰花情结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经常用兰花做比喻。如《周易·系辞上传》就记载了孔子这段话:“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子家语》也记载孔子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这段话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并用兰花比喻“善人”。

陕西省动植物资源丰富,仅种子植物就有4000余种,其中兰科植物90余种,是兰科植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集中的省份之一。它们大多数为珍稀濒危植物,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对象。

在秦岭里生长的兰科植物中,有些具有特殊的观赏性,包括人们喜爱的春兰、蕙兰;还有些具有药用价值,如具有息风定惊功效的天麻,可以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白及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带头人,王喆之教授攻克天麻、白及等人工栽培技术,不仅在陕南贫困山区发展天麻、白及等濒危名贵药材特色产业,而且减轻了一些珍稀兰科植物的致濒压力,保护了野生兰科资源。黎斌介绍说:“兰科植物对环境要求非常高,这是兰科植物稀少的主要原因。”

在兰科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阶段受生境影响比较大。一个是种子萌发、幼苗育成阶段。兰科植物的种子极为细小,种子一旦萌发就急需适合的真菌和它共生,由真菌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营养使胚芽长成幼苗。另外一个阶段是开花和传粉时期。兰花开花后,一朵花的花粉团块如果能顺利从一朵花的合蕊柱上到另外一朵花的合蕊柱上,那么这朵花的所有胚珠都会产生种子,这对传粉昆虫有特别要求。据黎斌介绍,在秦岭山脉中,从海拔数百米到海拔三千多米,都分布有不同种类的兰科植物,少部分的物种在整个秦岭的分布点只有一两个。这些珍稀植株一旦绝灭,就代表着这个物种在陕西省消失了。

周应均是陕南人,从小他就常跟着父亲上山寻兰。为了保护秦岭蕙兰资源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他成立了陕西大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希望通过规模化种植和正规的市场经营,让爱兰的人都能拥有喜爱的兰花。9月23日,记者来到陕西大秦岭兰花生态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在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3座自动化控制温室内,种植着以秦岭蕙兰为主的兰科植物,包括荷瓣、梅瓣、水仙瓣、飘门、素心等各种类型的蕙兰以及叶艺兰,堪称一座小型的“蕙兰博物馆”。

在温室内,周应均介绍起了区分秦岭蕙兰和其他蕙兰的小诀窍:“与其他蕙兰相比,秦岭蕙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叶片‘V字’槽很深,花箭比叶片要高,而且花更大,香味更浓郁。”目前,温室内生产的蕙兰品种多达三四百种。

蕙兰对空气、湿度、通风、光照、基质等环境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想要养好蕙兰并不容易。周应均特地请来西安文理学院专家,自主研发出一种栓皮栎树皮加工制成的特殊的兰花栽培基质。经过五六年的试种植,证明这种基质可有效促进兰花生根、成苗,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秦岭无闲草

秦岭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特殊的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家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李思锋研究员告诉记者,秦岭植物区系起源于6500万年前。2013年,他和团队主编了《秦岭植物志增补》,秦岭种子植物的种类,由此前的3426种增补到3839种,物种数量位居全国著名山脉的第二位,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5.6%。在这个庞大的秦岭植物王国里,中国特有植物1943种,也就是说,秦岭里有一半植物都是我国独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的山水还孕育出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庙台槭等318种秦岭特有植物。此外,秦岭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6种。“在我看来,太白红杉、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秦岭石蝴蝶等4种植物,可以作为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代表。”黎斌一边说着,一边找出电脑里每种植物的图片,讲述它们不为人知的特性。

“独叶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粗粗看去,它似乎平淡无奇。然而,仔细观察,它的叶脉呈现出极为特殊的二歧脉序。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叶脉是网状叶脉或者平行叶脉,仅有独叶草、星叶草两种植物具有二歧脉序。”黎斌进一步解释说,这种二歧分支的叶脉式样是独特且相对原始的性状,对于研究种子植物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图片上的华山新麦草状如随处可见的狗尾草,在黎斌眼里却如奇草一般珍贵。华山新麦草是秦岭特有的禾本科植物,分布在华山极为狭小的范围内。它含有Nh染色体组,具有抗旱、抗寒、早熟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供体之一,已被用于小麦的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研究。目前,该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黎斌强调:“珍稀物种的珍贵性就体现在这个方面。开展农作物的基因改良工作时,就需要寻找到该种农作物的近缘属或亲缘种,来提供优良的抗性基因或耐性基因。而这类植物就是优良基因的供体。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个物种灭绝了,就等于把某类具备特殊价值的基因消灭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太白红杉为秦岭特有种之一,不仅对于秦岭地区的水土保持、稳固山石、水源涵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树形千变万化,婀娜多姿,成为秦岭山脉高山景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陕西民政系统多措并举保障兜底脱贫

新华社西安10月21日电(记者薛天)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陕西省保障建档立卡低保对象21.51万户、57.62万人,建档立卡特...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