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的守护者 记陕西省油气输送管道服役安全创新团队
本报记者李妮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日没夜地潜心钻研,深入一线做实验,就是为了保障国家油气输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他们是陕西省刚刚获得“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荣誉称号的油气输送管道服役安全创新团队。
在油气管道运行过程中,如何保证管道不发生恶性爆炸事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这一问题,常常萦绕在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马秋荣的心头。
每当提及之前发生过的几起油气管道爆炸事件,马秋荣都会心情沉重。他说:“管道使用过程中有耗损,所处环境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危险。管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辐射,将对管道周边设施和居民造成严重危害。”
安全问题事关重大。秉持着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团队明确思路:在管道建设前,选择安全性能更高的管线,并对管线所经区域的情况进行评估;在运营过程中,对管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在管线失效后,对其进行分析和复盘。
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创新团队想推广更先进的X80管线钢管时,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因为国际上使用这种新型管材的先例不多,一些专家担心风险过大。
“虽然国内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我们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马秋荣说,“如果使用X80大口径高钢级管线钢管,因其管线壁厚小,一条管线就能够节省200万吨钢材,运输效率将大大提高。但从安全角度来说,输送压力变大后,运行时易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零开始,2008年起,团队开始联合国内的钢厂、钢管制造企业共同开发高性能的X80管线钢。
“这是全新的项目,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所以我会记录下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意见,为后期的实验提供第一手资料。”马秋荣说。
更重要的是,新制的X80管线钢需要立刻进行安全评价。为了解新型管线钢的安全情况,团队在意大利、新疆多次实施爆破实验:把100多米的管道连成串后,将天然气输进去,在12兆帕的压力下将管线引爆,看爆炸后裂纹有多长的距离,以此推算爆炸后其波及的范围和程度。
“我们希望裂纹扩展在10米范围内,这样就能将爆炸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马秋荣说,“成功控制的秘密在于钢材的性能。我们通过控制材料断裂的关键技术指标,使它能够在一根钢管范围内止裂,将危险范围大大缩小。”
历经3年,从制作X80管线钢到严格控制住风险,20余人的团队兢兢业业攻坚克难,以精准的实验数据和成功的实验结果平息了质疑声。
2014年,油气输送管道服役安全创新团队的“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动了我国X80管线钢和钢管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X80大口径高钢级管线钢管的大规模应用,实现了该项技术在国际上的领跑地位。
这一成果在全国的干线得到了推广,为X80管线钢在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国家重点管道项目的安全运营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累计节约60亿元。这一成果还解决了诸多高性能管线钢质量控制及检验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钻研本业、创新不辍。该团队在技术方面拓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开发X90、X100管线钢。”讲到未来规划,马秋荣神采奕奕,他说,“如果X100管线钢能开发成功,一条管道的输送能力就将有望达到西气东输二、三线的总和。这将为我国油气能源高效输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陕西省建立起以医院对口帮扶、医联体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