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三个经济”发展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吴志毅:进一步提高“三个经济”发展质量
□记者李荣
“‘三个经济’发展策略的确立,让陕西省在2018年上半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五,进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10月17日,在省政协召开的十二届四次政协常委会上,省政协常委、省总工会副主席吴志毅表示,陕西省提出的“三个经济”是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骨架,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吴志毅看来,目前,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开端是良好的,但要通过“三个经济”持续释放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必须进一步提高“三个经济”的发展质量。
“如果要保持长期的发展优势,陕西必须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更要以实体经济作支撑。”吴志毅认为,陕西要借助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制度创新高地,深入开展市场环境规范和整顿行动。发展“三个经济”并不是要让陕西单纯的成为物流中心、商业中心、交通枢纽,而是要通过发展“三个经济”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资源进入陕西,不断提高陕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足够的人才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虽然陕西省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但是,陕西省依然是人才大省而不是人才强省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吴志毅建议,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储备力度,特别是在培养聚集能源化工、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物流、会展、贸易、服务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此外,还应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为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加速人才裂变,推动流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尚鹏玉:
□记者原登荣
“城市因为人才的聚集而获得发展,人才则因城市的特质而被吸引。”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省总商会副会长尚鹏玉表示,去年以来,陕西省各地纷纷“招贤纳士”,西安市更是打出了“户籍新政”加“人才新政”组合拳,越来越多的“新西安人”正为古城发展贡献力量。
西安市公安局最新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至9月26日,全市共迁入624961人。其中博士以上1042人,硕士研究生20970人,本科生200036人。
作为流动经济的重要内容,人才已发展为决定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改昔日“孔雀东南飞”,今天的陕西正在向国内外高端人才释放超级吸引力。
尚鹏玉说,人才的持续引进、人口的不断增长,支撑着陕西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推进着陕西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发展战略。
“然而,把人才引进来不是最终目的,让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在陕西省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流通起来,相互聚合,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裂变,才是根本目的,才能推动陕西省流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尚鹏玉认为。
“在人才引进方面要突出高端引领,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的理念,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产业项目需要,突出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集聚和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尚鹏玉建议,还要着重解决陕西省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多举措满足陕西省对外开放持续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需求,以创新的开放理念、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李瑛:宝鸡加大开放发展,聚力“四城”建设
□记者吴军礼
“‘三个经济’是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应该一以贯之。”省政协委员、宝鸡市副市长李瑛说,“三个经济”的提出符合陕西当前发展中补齐短板、破解瓶颈的需要,它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谈及宝鸡如何投身“三个经济”建设时,李瑛表示,宝鸡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关天经济区及关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借此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目前正在打造向西开放节点城市。为此,宝鸡市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城市的“四城”建设目标。
“宝鸡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现实条件。因此要用战略的思维、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格局,聚力开放发展,再造竞争优势。”李瑛说。宝鸡将持续提升大枢纽,构筑国际化开放通道,全面实施航空、公路、铁路、物流工程建设,为“三个经济”提升支撑。然后依托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蔡家坡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对接陕西自贸区,融入关中大协同,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基地、一流众创空间、“一带一路”国际化会展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2020年,我们将承办陕西省艺术节,借以提升宝鸡市文化交流品位。”李瑛说。
此外,李瑛还介绍,宝鸡市今年开展招商季活动,并瞄准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先进地区,全面寻标、分类施策。同时解放思想,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为融入“三个经济”建设奋力前进。
夯实“枢纽”基础,推动更多务实合作刘勇:
□记者唐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陕西省发展‘三个经济’也势头高昂、步履铿锵。”省政协常委、省总商会副会长刘勇说,自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挂牌以来,“航空经济”“高铁经济”和“陆路经济”等使内陆城市与全球供应链实现有效连接,形成了高效的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效率,为陕西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2013年,始发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运行,5年来,横贯中亚、辐射欧洲的陆路物流大通道逐步构建成型。爱菊、法士特、陕鼓等本地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陕西优势产能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助力陕西对外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
据统计,从开埠到今年6月底,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1248家,新增注册资本4267.95亿元。同时,“长安号”班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货值达8.2亿美元,是去年全年总值的4.3倍。而“西安港”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成为陕西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
“近几年,在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二线省会城市,优质仓库一直处于紧缺的状况。特别是仓储物流用地需求增长显著,高标准仓储、成熟优质仓储用地需求急剧增加,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物流业发展。”刘勇说,随着社会物流总额的逐年增长,相关物流企业在业务量、规模等方面持续扩大,对仓储等基础物流设施建设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因此,政府应切实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枢纽”发展。
刘勇认为,面对不断攀升的土地价格和高企的土地使用税,以及用地的难点、痛点,陕西省在建设仓储用地时应通过集约化等手段让土地使用达到最优化,以提高作业效率的方式提升产出率。
刘勇建议,省上应继续为有志于投身陕西自贸区与国际港务区建设的企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支持引导更多企业关注陕西省“枢纽经济”建设,推动更多务实合作落地生根,为企业、为陕西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巨拴科: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记者张晶
“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46607件,增幅全国第一,是陕西省历年来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最大的一年。截至2018年7月底,陕西省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7063件,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省政协常委、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副主任、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巨拴科说。
知识产权保护助力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但是,知识产权保护任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
巨拴科说,加紧建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迫在眉睫。
巨拴科建议,首先要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实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和培训工程,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各类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培训。
同时要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质量导向。减少低质量申请,在陕西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形成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推动更多专利纳入国内、国际标准和布局国内外市场,使专利结构与产业发展更加匹配。
培育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抓好国家知识产权领域军民融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国防专利申请受理、实施备案和转让登记等工作。实施知识产权运用工程,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支持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对侵权、假冒专利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加快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与海关执法协作。
科学系统解决快递垃圾问题罗掌权:
□李欣怡
陕西目前致力于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其中流动经济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
随着物流经济的发展,快递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海量的快递包装垃圾。据有关专家估算,每1亿个快递包裹会产生包装垃圾2万吨,可摆满近1400个足球场,使用的包装胶带可绕地球2圈以上。
省政协常委、澳门施美兰集团主席罗掌权认为,从普通消费者的经历看,快递包装往往使用一次性纸箱或木箱,循环使用包装的比例非常低。加之大量的过度滥用包装和作为包装填充物的海绵、塑料泡沫,庞大的快递业造成的浪费令人忧心。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超过1/3是包装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的50%。
面对严峻的快递包装垃圾问题,罗掌权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快递包装垃圾处理。同时,建议国家和政府按照对消费者利导、对企业治理的原则,尽快成立专责部门,进行强制性严格控管。此外,他还建议应尽快实现快递包装箱全国标准化,出台全国统一的快递包装箱回收、循环利用具体实施办法。
罗掌权还建议,政府及物流公司应在各地建立回收站,向消费者有偿回购包装箱。同时要求销售企业必须向回收站回购再利用,达到包装箱的循环再用。同时,设立对企业的全社会监督举报机制,争取从根本上科学系统解决快递垃圾问题。
李刚: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积极作用
□李欣怡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对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这对陕西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陕西万盛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认为,从经济发展来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雄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为陕西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现实机遇。
但是,与国内沿海发达省市相比,陕西省经济总量偏低,全省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陕西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短板。陕西民营经济的总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第十六位,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先进的技术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李刚认为,“三个经济”会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是资源、科教、文化大省,民营科技企业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形势,加快构建科技型民营企业,实现校企合作、军企合作、国企与民营联动,加快招商引资,形成陆海内外合作共济的新格局。
目前,陕西省的民营科技企业在IT、生物科技、智能化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领域均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领域达到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仅是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陕西省发展“三个经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
李刚认为,民营科技企业可利用企业科技人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传统产业、传统商业、传统交通业和金融业进行升级改造,助推传统民营企业的现代化步伐。
胡燕:发挥陕西省优势壮大体育产业
□记者张姣姣
“发展体育产业是陕西省发展‘三个经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三个经济’新格局又可有效带动和促进陕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省政协委员、陕西妇女体育协会会长胡燕表示,壮大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将陕西省建设成为体育强省,可达到突出体育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效应,使体育产业成为陕西省对外交流互动的名片媒介,更有利于陕西省成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文化门户。
“陕西省体育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强劲,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服务不专业等低层次水平。”胡燕说,发挥陕西省优势,壮大体育产业,补齐短板,对促进“三个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胡燕表示,陕西省曾经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节点,通过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战略优势,可以充分挖掘通道价值,建设丝路国际体育走廊和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中心城市,创办体育高峰论坛,发展体育会展经济,打造一区一品特色体育品牌等,建造体育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陕西省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
“陕西省作为全国三个国家级创新型省份,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实力雄厚,对体育产业的产学研有着强大的支撑条件。”胡燕建议应积极发挥陕西省科技研发优势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促进体育产业信息化、智能化,促进体育传媒、电子竞技、健身产品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提高科研与体育的高度产业融合,助力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
本组图片由记者杜静波张晶唐冰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记者从第七届西部跨采会组委会获悉,截至10月16日,本届西部跨采会有1500余家采购商及供应商企业明确将参展...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