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品味“窑乡陶韵”

铜川日报 2018-10-10 07:36 大字

陈炉,炉火千年不熄。经历1400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这个原始、古朴、自然、独特的东方古瓷镇在漫长的陶瓷烧制过程中,形成了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等独特的村落风貌,而古老的手工艺传承至今,烧制技艺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镇更被誉为“东方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9月28日至10月2日,秋阳和暖,在陈炉古镇这片沉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土地上,第八届“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传承千年陶瓷文化,绽放古镇崭新魅力。伴着秋风微醺,让我们一同再去瞧瞧那些精彩瞬间……

说起这陶瓷文化旅游节,期间的重头戏非陈炉窑神庙秋祭大典莫属。陈炉西社窑神庙有着千年历史,五通碑文记述了陈炉制瓷历史和窑神庙的功能与内涵。窑神庙岁有社祭,每年正月二十(民间传说为窑神生日)和八月十五有两次社祭活动,每次3天,礼仪既庄主肃穆,又热闹非凡。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既反映了窑工们祈盼炉炉火候到、窑窑出精品的美好夙愿,又营造了风俗纯朴、和气致祥、蒸蒸日上的和谐生活氛围,有助于陶民精简团结,励精于瓷业发展,经济振兴。2007年,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划旱船、扭秧歌、舞狮……待民俗社火演出完毕,叩拜庙神的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东三社和西八社居民敲锣打鼓,抬着猪、羊等供品分批祭祀,主祭人在鞭炮声中宣读祭文,按礼仪上香、焚表、三叩首、杀鸡滴血,祈祷窑神保佑陈炉陶业兴旺、万民安康。社祭之后,是陶工个人祭拜,香火不断。通过祭祀,保佑陈炉百姓风俗纯朴、和气致祥,同时祈盼制陶多出精品、不出次品。祭祀礼仪上,陈炉民间艺人老、中、青三代共同祭拜,代表陈炉地区陶瓷产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并发扬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和土为坯,转轮就制”,一转就是千年。陈炉陶瓷生产的工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上千年的传统技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依然被传承着、发展着。在这些匠人之中不乏年轻面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领会到陶瓷的魅力,也吸引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机器人。

在今年的文化节上,格外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一个一个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了。北周“穿越”而来的小艾向众人讲述了陈炉古镇的历史,“誉满天下”的小宝为游客们介绍了炉山八景,“资深吃货”小白则不遗余力地向大家推荐起了道地美食。随后,机器人们与陶瓷匠人展开“对话”,陶工师傅现场拉坯、绘画、刻花,并回答机器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匠人们可是一点也没有被难倒。很多小朋友对这些机器人充满了好奇,开心地与机器人互动,还跟着机器人学跳海草舞,现场笑声一片……

陈炉景美、瓷美,人更美。要说赏心悦目,当属陶瓷旗袍秀,陶瓷与旗袍秀相结合充分展示了陈炉古镇全方位的美。陶瓷旗袍秀的展示者都是中年女性,展示了“梅兰竹菊”四种花色的旗袍及新式的鱼尾旗袍,有手持瓷器的,也有撑着油纸伞的,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陈炉东山有奇石,在铜川赏石圈里没有不知道的。文化节期间,除了陶瓷古韵,东山石则成了陈炉古镇的又一张“名片”。陈炉东山石有“皱、漏、瘦、透”的特点,色泽以青、黑、白为多,属石灰岩系,经过数万年的沉积、溶岩作用后形成。东山石性坚而润,极其纹理、空嵌、穿眼、婉转、险怪之势。和其他石头相比,这里的石头有太湖石之峻峭秀丽,有高原石的突兀浑厚,其中不乏瘦骨嶙峋之态。东山石位于陈炉镇东山村村委会大约一公里处的山坡沟地内,约占地有1平方公里的样子。奇石藏于山野间,件件造型奇特,或矗如峰峦,或立如屏障,或蛟龙出岫,或凤凰展翅,或古堡昂立,或沧海日出。

一件精美的瓷器要经过工匠们70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展现给世人,“炉火不熄 匠心不止”才成就了今日耀瓷的辉煌,更成就了今日独一无二陈炉古镇。这个秋天,不妨去趟陈炉古镇,品一品这里的窑乡陶韵。(本报记者 彭冰 张欢欢 见习记者 党江妮)

新闻推荐

打造国际一流能源装备定制商和服务商 访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灿

■文/图见习记者廉晶首席记者杨斌鹄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灿,自公司成立15年来,始终秉承“以科...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