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秦商世家—王一鹤兄弟

咸阳日报 2018-08-15 07:07 大字

□李刚

明清时期,在扬州的陕西盐商中,三原盐商占有重要地位。三原的王一鹤、王一鸿、王一鸣三兄弟,是其中的代表。

王氏兄弟从江南贩布起家。发家后,兄弟三人在长兄王一鹤的率领下,继续寻找新的商机。他们做生意有一个特点即“虽贾然不与市贾竞刀锥”,就是不在市场上与其他布商死打硬拼,而是靠兄弟三人的共同智慧“尚以奇得赢”,就是靠在布匹的质量、规格上做文章,以适应北方市场的“奇货可居”来赚取商业利润。譬如,他们探知江南七宝镇所产的“七宝尖”标布很受西北市场欢迎,就赶到七宝镇组织贩运。又一次,王一鹤闻说法华镇所产的“暖布”在西北市场卖得很好,便将这一消息迅速传给在苏州的王一鸣,一鸣立即到法华镇进货西运,由于抓住了商机,赚了不少银子。

他们做生意“尚以奇得赢”,即不固守固定的模式,而是不断寻找有利的新商机。他们在江南贩布,市场信息灵通,看到在扬州贩盐是大利所在,而且是“利丰而劳少”,就迅速将布业利润转化为盐业投资,兄弟三人又赶到扬州“买引贩盐”,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业务蒸蒸日上,比之于贩布更能赚钱,很快成为“财雄里中”的大盐贾。他们兄弟三人因之成为家乡的“致富模范”,乡党们凡是说兄弟携手共同致富的,莫不以王氏三兄弟为例,在家乡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原王氏兄弟的以商致富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

首先,在长兄王一鹤的指挥下,王一鸿、王一鸣劲往一处使,在江南贩布的过程中兄弟戮力,很快“赀日起”,脱贫致富。在中国古代社会,经商多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情况下,一门昆仲共同努力进行商业经营的事例并不多见,尤其是在陕西私有制确立比较早的地区,私有化的观念深入人心。秦商鞅变法,实行分户析产制度以来,家财私有成为人们正当的社会理念,儿子借给父亲耕牛使用,已是很大的恩典;婆婆使用儿子的扫帚不告知媳妇一声,就会受到媳妇的呵斥。在这种情况下,为家财兄弟反目、姊妹成仇的事例多有。而三原王家兄弟的成功之道正在于他们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在发家致富后,并没有因为分户析产而各奔东西,使联盟解体,而是“共贾共居久之”,继续他们的致富阵营。这期间没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忍让的心态便很难持久。

其次,三原王氏兄弟所以能够成为昆仲联合共同致富,与他们个体优秀的品质有绝大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老二王一鸿起了很好的黏合剂作用。王一鸿“生而倜傥,貌称其志,美髯,有丈夫之慨,早年家徒四壁,意气轩轩若缠十万……江淮间为盐贾,家遂大起……君襟抱磊落,虽贾然不与市贾竞刀锥”,人称“美髯公”。王一鸿体美心宽,有大丈夫气概,早年虽然家徒壁立,却能怀鸿鹄之志,有改变家族命运的强烈愿望。他意气轩昂,不以贫困而短其志,常“意气轩轩若缠十万”,志向高远,体现了陕西人“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岂能安于家食”的阳刚个性。所以,他做生意光明磊落,诚信不欺,不以弄机取巧而投机钻营,不以假冒伪劣而贪图微利,很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品质,在陕西商人中声名鹊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称道,人们都愿意与其打交道,使他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取得“赀益大起”的经营效果。

最后,在传统社会,农商比较效益的差别,使经商业贾常比经营农业更容易发财致富,摆脱贫困。三原王氏兄弟了然其中的奥窍。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懂得借钱赚钱的道理,依靠自己良好的信誉,借来了资金,迈开了去苏州贩布的经商步伐。当时借钱贩布的风险是很大的,很多陕西布商就是因为“以官值易布……一时不能贸易,有司督并妻子捶楚无完肤,至破家以偿”,而王氏兄弟却不为当时“官值”易贷利低的风向所动,这就成功规避了市场因政治因素隐含的危险,取得了经营的成功。这就是他们“虽贾然不与市贾竞刀锥”的另一层含义。

成功后,他们不断窥探新的发展方向。当明政府实行“以银买引”的盐法改革,兄弟三人遂迅速将经营转向盐业,在扬州的淮盐贩卖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并且将贩布的经验运用于盐业,继续走“尚以奇得赢”的贸易路线,在扬州获得了比苏州更大的成功。(B)(13)

新闻推荐

经济快讯 陕西省开展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8月7日,省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据了解,陕西省将优先支持战略性新...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