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探寻地方戏剧种博物馆

兰州日报 2018-08-12 01:03 大字

地方戏及其剧种博物馆的出现这十多年来如雨后春笋般令人欣喜引人关注。这是我国传统博物馆文化一个新的重要内容与展示。为筹建甘肃陇剧博物馆做准备,甘肃省陇剧艺术研究会一行人赴江苏、陕西考察地方戏博物馆现状,虽然时间短促,行程有限,但收获颇丰,眼界与心境开阔了许多。

江苏盐城市距黄海沿岸一百多公里。这里空气新鲜,市容整洁,街上能看到“加快盐城‘强富美高\’建设步伐”标语。江苏淮剧博物馆是中国首家淮剧博物馆,于2011年6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坐落在该市“聚龙湖”休闲风景区的东北角,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该馆占地2600平方米,总投资1500多万元。馆内设4个展厅:“历史沿革厅”、“艺术常识厅”、“名人名作厅”和“文化现象厅”,陈列有多方不断征集而来的原作剧本、经典剧照、视听资料、舞台模型、服装道具等珍贵藏品,展现淮剧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彰显淮剧文化的无限魅力。

该博物馆院内与茶厅相接处有古色古香的戏台,名作“江淮戏台”。休闲日、节假日多有演出,均系该馆组织的相关戏剧交流活动。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之一,目前除盐城市淮剧团外,在上海、江苏省还有12个淮剧团。这个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工作团队,属省级展馆。该馆王主任介绍说,他们这个馆还要“转型升级,进一步充实、提高”,当天中午她就要去绍兴市参观昆剧博物馆,“那个馆现在搞得非常棒,我们馆还要好好学习”。

南京,开馆只有两个多月的江苏首家越剧博物馆位于著名的国家5A级秦淮风景带新兴的“老门头”景区边营35号。这里的老街道纵横交织,颇有浓郁的古都市井风韵。我们选定要参观的越剧博物馆与这里已经常态化演出的“金陵戏坊”为邻,形成有效互补。

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10个年头。它发源于浙江,在江浙沪一带广为流传,有人曾把越剧比作戏曲声乐美的“皇后”,系江南水乡孕育出的一朵戏曲奇葩。1956年,竺水招先生亲率上海云华越剧团来宁,正式组建南京市越剧团并出任团长。至此,吴侬软语越国小曲为六朝古都增添了新的剧种和迷人的情调。

此馆收藏有半个多世纪以来见证南京越剧艺术发展的数百件珍贵展品,包括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等老一辈越剧艺术家使用过的戏服、道具及眼镜、茶壶等生活用品。“安琪工作室”以及“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也在这里落户。展览面积600余平方米,系古民宅样式,一进门即是展厅,二进门便是天井式小庭院,再一室为小戏台、观众池。这是当今南京市越剧团创立的博物馆,在“老门头”景区内打造集越剧文化传播、越剧名家创作、越剧戏迷交流为一体的越剧艺文空间。

陕西秦腔博物馆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此馆与该院的建院史、成果馆都在一栋楼里。毕竟是在著名高校创办的秦腔博物馆,看上去规模大、档次高,展厅开阔,布局严谨,窗明几净,陈列繁多,现代文化科技气息浓郁;一楼是秦腔文图史料展,令人目不暇接,思接千载,开辟有“大秦正声”小舞台,是举办演唱交流活动的好场所。负一楼是戏衣头饰道具展厅。

秦腔是古老的大剧种,发源于秦陇大地,流布大半个中国。收藏展出的秦腔团社文图资料十分广泛,名艺人、名编导代有传人。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献艺京师,名震大江南北,这样的戏剧史料为该馆重点展出的内容。而梨园会馆、诸路秦腔、剧目曲作以及当今秦陇大地的20多位“梅花奖”演员均有介绍。该馆的宗旨是:“抢救、保护、传承、弘扬秦腔艺术”,办馆的旨义非常明确。所收藏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为了让观众近距离领略秦腔瑰宝,了解秦腔艺术价值,从而进一步探索秦腔艺术蕴含的文化精粹。

我们曾经参观过兰州秦腔博物馆,再来西安考察陕西的秦腔博物馆,在做一些比较分析时就能感到内容与形式及当地特色的紧密关系,这对开建一个新的剧种博物馆十分紧要。

西安易俗社秦腔博物馆,在该社院内二楼。一上楼梯便见满墙易俗社所上演过的几百出戏的剧名。迎面正中即是当年易俗社创社时所制定的宗旨牌额:“启迪民智,移风易俗,辅助教育,推陈出新。”仅这十六个字,把当年创办者的初心宣示得多么明确。

“易俗社是中国近现代戏剧文化领域的一面旗帜,它和法国巴黎舞剧团、莫斯科大剧院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院”。该馆《前言》中开头的这句话,就把易俗社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到世界级的显赫位置。而这个专题秦腔博物馆虽然并不宽敞,但其内容丰实、紧凑而生动。展厅分“初始创业”“古调新弹”“辉辉发展”“文革后期”和“继往开来”5个篇章。让参观者从公元1912年易俗社初创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得到一个系统的了解。易俗社成立十二周年,鲁迅先生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墨底金字的木匾已成文物,叙说着多么鲜活的志士与秦腔艺术的人文故事,真是无价之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一方戏。地方戏背后皆是满满的文化遗存。剧人离不开自己所处的乡音乡愁,他们为艺术奉献终生无怨无悔。先辈们生存的精神诉求与艺术创新的本质皆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这是我们由衷敬仰与传承的。任何剧种都离不开当地历史的滋养与现实生活的陶冶,当然有其各自发展的规律踪迹,也促进着多种艺术的延伸升华。今天的陈列展示不只是剧人和当地人文化自信的一种标志,也是我国博物馆文化的一种现代表达。布设在景区与团社驻地的剧种博物馆参观人数是有差异的,建成地方戏博物馆却要与时俱进“活态”地进行提升,在举办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中让博物馆走进人们的心里。而参观者走进博物馆才能在穿越时空、感知沧桑变化中感触艺术创造的不易,从而丰富人生阅历,接受心灵洗礼,感悟中国戏曲艺术乃至传统文化的精髓。

□严森林文/图

新闻推荐

我所知道的宋留平 傅鹏飞

昨天,一位同事对我说:“宋留平殁了。”让我一时语塞而愕然。在延安这座小城里,我与宋留平因事相处,偶尔相见,记忆深刻。2007年...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