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一针一线绣出陕西文化
一架绣绷,一双巧手,一身素衣,眼前,一位绣娘穿针引线,以针为笔,以线寄情,气定、神闲,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绣出了陕西文化的别样风情。这位绣娘就是秦绣的非遗传承人——王丽丽,她用丝线将这门艺术坚守传承着、创新融合着。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在王丽丽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总是用色彩缤纷的丝线在他们兄妹几人的衣服上绣花作画,甚是好看。尚未飞针走线,小时候的王丽丽在母亲的熏陶下渐渐领悟到刺绣的无穷魅力。真正让王丽丽认识、爱上秦绣,还源于9年前的一次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培训雕刻、刺绣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要想绣“活”,必须要有“高人”指点。十年苦学,王丽丽不断从民间手工艺人身上取经学习,师从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漪湲,技艺突飞猛进。她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用一针一线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威武庄严的门神、质朴可人的农家妇女,在王丽丽的针线下包含陕西文化的作品活灵活现。“学习秦绣,再苦再累我都不知疲倦,每天练习超过十二个小时,有时兴致来了连饭都忘了吃。”王丽丽回忆起学习时光。
秦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制作过程中严格依照网格施针,阵法细密严谨,绣品的图案以针法显示深浅、虚实、和远近,作品表现了陕西文化的博大精深,民俗民风的质朴灵动。“秦绣针法的变化如同万花筒,有无数的组合。”王丽丽说,一件作品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人物的面部表情要绣数十日。
近年来,王丽丽创作了《艾虎》《秦风古韵》《抓髻娃娃》等独具陕西文化的秦绣作品,其中,《抓髻娃娃》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奖,《门神》《艾虎》分别获得十一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和铜奖。
对于秦绣的传承,王丽丽也有深深的担忧。“提起刺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名绣,我想让秦绣被更多人熟知和热爱,我在自家的小院开办了秦绣工作室——秦绣小院。对于家庭经济差、热爱秦绣的人,我会免费提供饭菜和住宿。”为了用针尖诉说陕西文化,王丽丽肩负传承、走进企业、走进校园、来到乡村,举办各类培训200余次。
精华在针尖,咫尺匠心难。刺绣成为王丽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传承诠释着秦绣领域的“工匠精神”。郭颖
新闻推荐
近期,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酒类、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等4类231批次样品,其中有3批次...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