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陕西皮影的现代非遗传承之路

华商报 2018-08-03 02:07 大字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刻制而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老腔、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让我们一同倾听陕西皮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焦连生的坚守故事。

热爱皮影,愿为其付出毕生精力

身躯略微倾侧、全神贯注的趴伏在工作台边,左手五指微张,骨节分明,稳稳按在一张一尺见方的半透明牛皮上;右手持刻刀,锋利的刀尖穿透牛皮,扎进下面的枣木刻板,固定不动;左手开始熟练地推转牛皮,来回的落刀转皮间,一道道刻痕细致圆润,完美排布在处理精良的牛皮之上。不一会儿雕刻完成,只见匠人拿起那张牛皮,右手轻弹几下,镂空处的废皮便纷纷掉落,一个活灵活现的钟馗便出现在观者眼前——而其背后那位年轻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露出了充满热情的笑容。

“皮影是我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精力去做好的一件事情。”焦连生说,“但皮影的传承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路,也是一人之力无法解决的事情。”说到这里,他表现出内心的担忧。

当代传承,担忧中乐观前进

据焦连生介绍,现在陕西能演折子戏的皮影剧团不超过十个,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没有年轻人学。城市里的商业演出极少,他们大多是靠在农村红白喜事上演出赚钱,生活拮据,“政府和媒体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平台,让老艺人的生活有保障,让愿意学习的后生们看到一些希望。”焦连生说。

同时,市面上充斥的机器制作的皮影,也极大地破坏了手工皮影的市场和艺术价值。这是包括焦连生在内的,从事手工皮影的艺人们普遍担忧的另一大问题。“现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机器皮影。大多数人不会分辨手工皮影和机器皮影,不了解手工皮影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但说到未来,焦连生仍旧表现出他骨子里的那种乐观和进取:“皮影文化不断传播,大众以后一定会认可手工皮影的价值,要靠我们这一辈人多年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现状。”

在此,我们欢迎您通过新闻热线、邮件等方式,推荐如焦连生一般的陕西省非遗传承者动人的非遗坚守故事,以初心致匠心,共同助力陕西非遗发展。

>>推荐形式

1、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来稿请发送至hsb-kfqgzs@126。com或致电029-62502889,纸质来稿请寄送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新华保险陕西分公司举办2018年三季度工作部署暨二季度总结表彰会

7月22日至23日,新华保险陕西分公司在西安建国饭店举办“2018年三季度工作部署暨二季度总结表彰会议”。分公司总经理室成...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