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哪里凉快呆哪里
水往低处流,人往凉处走。面对炎炎烈日,不知空调、电风扇、冰箱等降温设备为何物的古人没有坐以“热”毙。为了避暑,他们或者藏身山林,或者栖身湖畔,总的原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绞尽脑汁,“哪里凉快就哪里呆着去”。
手中掌握雄厚资源的中国历代皇帝,消暑方式自然会引领社会潮流。清朝皇帝避暑有远近两大选择,近的是去颐和园,远的则是兴师动众地前往始建于1703年的承德避暑山庄,顺带狩猎,以便彰显圣威。
时至今日,避暑山庄早就遍地开花,司空见惯,当然总体上延续了承德避暑山庄的选址习惯,即有山有林还得有水。
避暑并非中国皇室所独有,欧洲皇室也会在盛夏时避暑。在城邦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欧洲皇室对城堡情有独钟,所以“城堡是欧洲皇室夏季度假的最爱。特别是山地城堡,一般被用来避暑和举行宴会等使用,比如德国新天鹅堡、霍亨索伦堡、瓦尔特堡等”。
相比之下,普通民众的避暑方式则简单得多,这从古人留下的诸多消夏诗词中可见一斑。白居易就有诗云:“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既处林间又少日晒,这当然是避暑的首选;王维则在“陕西终南山中建了座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陈子昂与之相似,也是“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秦观则喜欢独处池畔柳荫下,支张床吹吹风”,所以才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当数诗仙李白,喜欢练剑颇有侠义情怀的李白并非一些人想象中的那般斯文,反倒率真豁达,所以他的避暑方式极为独特,“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寻找阴凉之所,这是人们对抗炎热所能想到的最初选择,就像非洲大草原的那些动物,酷热之时干脆一天到晚泡在水里。古人也一样,白天喜欢呆在树荫下,有钱人则自建凉棚或凉屋,晚上则乐于呆在凉风习习的水边,静听蛙声。
有朋友向笔者提起这么有趣的一幕。数十年前,每逢盛夏太阳落山,老汉口的十里江滩便被铺天盖地的竹床占领,密密麻麻,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全都在江边避暑,甚至露宿,场面尤为壮观。这一幕在空调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城市已经看不到,但仍有一些农村地方保持着晚上纳凉习惯。
时间是历史的车轮,今天的人们在避暑方式选择方面早就五花八门,比如扎堆各地避暑山庄,比如冬天往南夏季往北的反季节旅行,还有越来越多的国人不辞辛劳走出国门,就为了感受炎炎烈日下那一丝丝难得的自然清凉。
新闻推荐
全省地方病患者明年底前纳入慢病管理 先行手术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本报讯(记者张黎娜见习记者马相)记者昨日从省卫计委获悉,陕西省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患者专项救治工作实行以县(区)为主的统一...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