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港,打造陕建“加速度”与“高品质”
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汪曼莉 杨英龙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是由陕西建工集团总承包承建的陕西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由48个单体工程构成。
在这里,“陕建速度”成为传奇,“陕建质量”成为风尚,“陕建人文”成为传唱。
打造“高品质”
6月2日是个星期六。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3标段的4位栋号长与施工一线的十几名工人照例开了一个科技质量创优研讨会。这次大家研讨的题目是屋面工程细部创优做法。
这个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讨论了。“这两三个月我们都在讨论着怎么样施工才能使屋面既美观,又具备耐久性。”3标段21号楼栋号长蔺卫卫说。
按照工程进度,以“快”著称的创新港科创基地48栋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进入楼体装饰施工阶段,蔺卫卫负责的21号楼也不例外。“最近我们反复讨论屋面的天沟做法,就是希望能防治工程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能根治的彻底根治。”蔺卫卫说,在装饰施工阶段,他们力争效果最优化,很多施工标准甚至比鲁班奖要求的还要高。
实际上,不仅仅是装饰施工阶段,在主体施工阶段,21号楼的诸多施工要求均要高出行业标准许多,被当成了样板楼来打造。
“举个例子,墙体砌筑时两块砖间的砂浆层,即灰缝,规范要求是在8毫米至12毫米之间,允许有一定的偏差,而我们这个工程是绝对不允许的。”蔺卫卫介绍说,在工程施工前,项目上制作了大量的皮数杆来确保竖向施工过程中砖体距离、灰缝厚度严格按施工要求进行和精度无偏差。
除了运用常用的施工工具控制精度,一些技术创新也让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加气混凝土砌块切割机具看起来很不起眼,效果却是杠杠的。“这种切割工具避免了以往切割过程中出现的切偏问题,把砖体固定在工具卡槽里,按照所需尺寸切割,既方便省时,又提高了准确度。”创新港党总支副书记白晓宁说,这个由创新港1标段2号楼项目部工作人员自行研制的工具,给21号楼以及其他楼体施工帮了大忙。
与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相比,切割机这个创新只是小例子。据2号楼技术总工罗刚介绍,两块相邻楼板在后期施工对接中,因楼板所在楼体高度不同,两块楼板受不同重力影响无法完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对接后难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给整体结构留下安全隐患。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能使两块楼板保持同一水平,并与主体施工架体、模板一次施工完毕,稳固后再拆除支撑架,避免裂缝产生,让楼体结构更加“结实”。
“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才能使项目建设精益求精。目前由我们管理人员和工人共同开展的技术创新达到了150余项,大大提高了工效,提升了项目技术质量控制水平。”创新港项目总工程师宫平说。
创出“加速度”
创新港48栋单体建筑,2017年2月26日启动,3月25日土方全面开挖,6月“冲”出正负零,8月首栋单体建筑封顶,9月首栋巨构封顶,11月20日实现全面封顶,创造出了多个“陕建速度”。
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是使陕建速度能够实现的强大推力。据介绍,在科创基地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本,采用天然地基,节能环保且缩短建设周期;广泛应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优化设计,在施工阶段动态掌握施工进度;部分楼宇使用装配式建筑,在产业基地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再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等。
15号楼是科创基地首个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多层民用公共建筑,从2017年10月2日用时10分钟就成功装配起该项目的第一根柱子,到当年11月底项目封顶,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该项目从结构设计、构件生产、现场装配到物料跟踪管理,全程采用BIM+二维码技术,使整个项目做到进度可调、质量可控。”创新港项目总经理沈兰康说。
施工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小创新,对施工进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号楼技术负责人赵维刚研发出了一种楼层间物料运输提升机。“我们这个楼层高4.5米至5.4米,之前砌墙材料上架要靠工人肩扛、托举。尤其是层高较大、操作架为2层时,中间层架上还需要1名工人传递材料,既费人力,还影响施工进度。”赵维刚说,楼层间物料运输提升机1名工人就能操作使用,可将材料提升至需要位置,还能推移转换地方,大大缩短了材料运送时间,提高上料速度和工作效率。
除了技术,在创新港,人的热情干劲也推动着施工进度加速前行。
4月10日下午,创新港项目部再次启动了“六比六赛”劳动竞赛。“二期建设启动这一竞赛,是源于一期建设的经验。”宫平说,一期建设中,36小时抢通1.2公里进场路,12天完成7470平方米临设搭建,30天开挖土方百余万立方米等等“壮举”,都是各个项目部比进度、你追我赶的效果显现。“为了抢进度,我们合理分配‘流水段\’,提前筹划,细化每栋楼的劳动力,工作量精确到小时,以保证任务按期完成。”2号楼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王帅峰表示。
营造“温馨家”
4月23日上午,2号楼项目部34岁的粉刷工李国虎仔细打量着他身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房间,房间里空调、双人床、床上4件套、床头柜、桌子、脸盆架、鞋架等设施一应俱全。以后,这个房间就是他和妻子牛利利在工地上的“家”了。
李国虎和牛利利都在创新港项目上打工,之前各自住在工地的集体宿舍里,生活很是不便。“为了给这些外出打工的劳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让他们有归属感,我们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只要夫妻都在工地上班,均可申请项目部提供的夫妻房。”王帅峰说,创新港项目部共建设了120余间夫妻房,20余间探亲房,其中2号楼项目部夫妻房有18间。
住进了夫妻房,李国虎心里满心欢喜:“利利爱给我梳头。现在每天早上她都可以为我梳头了,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我们爱看书学习,在房间里我们相互监督着学习。跟着陕建集团干活,能挣到更多的钱,学到更多的东西。”
李国虎说的“学到更多的东西”,是指创新港项目部开设的5所职工夜校。职工夜校制定了施工技能、特种机械操作、安全教育、消防培训等多项培训计划。爱学习的李国虎夫妻经常到夜校参加培训。
在创新港工地上,还经常能看到写着“陕建集团交大创新港劳动者服务站”字样的建筑物。工人们进进出出,或是休憩,或是闲聊。服务站里,有自动售货机和卫生间,配有空调、热水器、急救箱、手机充电器、电子阅读器、报刊等。“这是为保证职工临时休息,力保安全作业,我们在施工现场建的。”白晓宁说,创新港项目部共建了17个劳动服务站,这些服务站给作业工人们提供着“冬能御寒、夏能避暑、累能歇脚、渴能喝水”的功能。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持续开展职工集体生日活动,利用“五一”“七一”、国庆等节假日组织慰问演出,并通过开展安全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践行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这些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也让工地成了真正的劳动者之家。”白晓宁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曼莉)陕西经济“半年报”已经出炉。省统计局首席分析师孙琳对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读。上半年,陕西...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