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书香与笔墨相伴 李成海: 胸中有学养 才能写好字

西安晚报 2018-07-18 05:05 大字

年逾古稀的李成海每天坚持读书

已年逾古稀的著名书法家李成海如今时常会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自己的少年时代——每晚,在一盏只能照出昏暗光影的15瓦白炽灯下,那个少年总会入迷看书到凌晨,引来母亲“浪费电”的心疼抱怨。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读书开始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直到现在也没改变。”对于书的感情,李成海笑言无法割舍,“更何况作为一名书法家,若没有文化修养在胸中,只能被称为写字匠吧。”

对书痴迷每到一处先觅良品

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望贤书学会会长,李成海如今已桃李满天下,是陕西书法界受人尊敬的名家。但时光倒退到上世纪50年代,他感慨,自己当时只是个家庭条件很差的“穷小子”。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我在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每天下班后,别人出去玩,我的爱好却只有两个——看书,听戏。”一两毛钱一张的戏票和几毛钱一本的图书,给了当时的李成海极大的精神慰藉,“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艺类型,但我认为读书和看戏是相通的——读书,我最爱的是文史类的图书,而传统戏曲,则是对中国历史的演绎。”

《林海雪原》《苦菜花》《战斗在滹沱河上》……通过借阅和攒钱购买的方式,李成海几乎看遍了当时所能找到的所有书。而当后来走上书法之路,他对书更为痴迷了,“在书法之路上,我的恩师有两位——陈少默与程克刚两位先生,二人都不约而同跟我郑重提及,广泛的阅读对习书人的重要性,陈少默老师更建议我要精读和背诵《古文观止》”。

南京的先锋书店、苏州的诚品书店……这么多年,李成海但凡去外地出差,必去寻觅当地特色书店,每每也都是大兜小兜,满载而归。不过,他最钟情的,依然是西安的古旧书店,“从上世纪到现在,我在这里看过许许多多的书法与文史类图书,也成为书店几代经营者的好友”。

品读之妙写好书法必饱览诗书

作为本土名家,李成海的书法,荡漾激越,并无工巧一路——他工北魏,兼各体,尤以行书见长,行草书以北魏体济形,以隶书取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笔写我心”。

书写几十年,如今,李成海与自己的两位恩师越来越有共鸣——写好字,必须多读书,“想真正练好书法,第一是要读书,第二是做人,第三才是写字——不是能写毛笔字就是书法家,古人讲‘言为心声\’‘在心为诗,出口为志\’,这是在说写诗,其实也是在说写字,文字优美加上书法精妙才能成就传世之作”。

李成海说,所以自己一直要求学生要通诗词楹联,写自我的东西,不能只会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身体力行”。

直到如今,李成海工作室的案头上,始终放着一套上世纪70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因被他多年来不时翻阅,书本的四边都已泛黄起卷。“我读书其实挺杂,但是始终绕不过中国文史——因为我从事的是书法创作,它蕴含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那么作为书写者,就必须要了解中华文明史以及中国人文状态”。

以书为伴著新作咏历代书家

以书为伴,李成海无论是家里还是工作室,除了满满当当的大小书柜,几乎每个角落都堆叠着图书。他将这逾千本的图书构架起的小世界称为“我的小小资料库”,“想起什么,就读一读,查一查,乐无边”。

对于如今很多年轻人将曾经的“手不释卷”变成了“手不释手机”,李成海有些感慨:“不是说手机不好,但我总觉得,只有读书,才能称之为阅读——相比手机提供的碎片式文章和信息,书籍所承载的内容,往往更纯粹,更系统化,也更让人容易去沉浸与思考。”

书法、阅读之余,李成海也在近日完成了自己的书作——《咏历代书家七绝百首》。书中,李成海以简约文字与精辟的“平水韵”,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百名书家立传。李斯、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等书家的形象和风范,在言简意赅的七言绝句中,一一浮上纸面。

在为《咏历代书家七绝百首》所写的序言中,当代著名书法家钟明善认为,李成海在精研古今书法大家的同时,一方面在研习古今书法技法中寻找到了自己独具的心线,个性化的书法语言,一方面从研究古今大家中悟出了中国书法的审美理念、审美意识、审美追求。“论史难,以诗论史论人更难。没有沉下心来读史、读人,没有过硬的格律知识和文化素养,断不可以为这一桩盛世。”钟明善这样感慨。文/图记者孙欢

新闻推荐

推广文化陕西他们整装待发 ——陕西旅游形象大使20强选手亮相

邓仲浩最佳大使张志威最佳大使张明仪最佳大使朱静静最佳大使刘国杨最佳大使党...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