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清乾隆伏羌乡贤一代能吏巩敬绪

天水日报 2018-07-16 17:33 大字

□张梓林

巩敬绪(1704年—1769年),字理斋,号北园,清伏羌人。雍正帝师巩建丰之次子,乾隆戊午科举人,历任河南林县、封丘、新安、渑池、桐柏,陕西中部、宜君、洛川等八县知县,上官和同僚皆称之曰“能”,乃一代能吏。

乾隆十一年,巩敬绪调任林县知县,为振地方文风,创建文峰塔,一时传为佳话。林州城西山名曰“林虑”,峰峦耸翠,壁立千仞,《地理经》中谓之“虎山”。城东山矮势缓,绵延起伏,谓之“龙山”。左右两山高低悬殊,山形相异。当地认为这种虎强龙弱之势的山形地脉,造成了城内人才难以成名成家。林州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地利”因素缺失。巩敬绪深思熟虑后,因势利导,确定在城东龙头山顶修建石塔,名曰文峰塔,培弱抗强,补东抑西,重振“文风”。说来也怪,文峰塔建成后,从道光戊申至清光绪癸卯间的55年中,从林州这块大地上先后走出了申逢吉、刘曦、田景瀛、李诗濂、吕慎修、董应遴、李祖光、李仲鸾、逯懿、李见荃、吕慰增、张家骏等12位进士和50多名举人。文峰塔始建至今,已经260个春秋,重修至今又170余年。在此期间,它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骤雨的考验,仍安然无恙地傲立在龙头山巅。它的存在是前人企盼林州教育腾飞的历史物证,更是研究林州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份宝贵史料。

乾隆十二年,他添建林县常平仓和县署。林县署在城内德化坊街北,元季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县丞刘彦礼创建,弘治间县丞萧成增修。今制:外为照墙大门三间,仪门三间,东西二角门、戒石坊。大堂五间,檐厦三间。大门外,西为申明亭,东为旌善亭。大门内,西为监狱,东为衙神庙,旧寅宾馆基。仪门内,东为典史宅,东西吏舍各七间。大堂西为仓房三间,迤北为仓廒十间,乾隆十二年知县巩敬绪建。大堂,万历二十二年知县谢思聪创建,名忠爱堂。二堂,康熙二年知县李赓明重修。二堂及花厅,乾隆十二年知县巩敬绪增修。

在桐柏期间,巩敬绪厘剔积弊、擿奸发伏,于土豪则痛惩之,于盗贼则力除之,于节义则旌表而鼓励之,于学校则培植而奖劝之,政绩卓卓,如捐金以创奎楼、以建书院、以延山长、以修《桐柏县志》、以竖节烈坊、以刊刻邑乡贤名宦善行著作,等等事迹难以枚举,俱详桐柏志,任四载,名列“三公祠”。“三公”即:巩敬绪(乾隆十七年署任桐柏知县)、邵希曾(曾任桐柏知县)、赵沆(曾任桐柏知县)。因其三人任职期间皆“有惠政于桐士民”,百姓在书院左侧合建一长生祠堂。“每年于三公诞辰供具寿面”“除夕元宵香火供奉”,以表达对他们的爱戴与敬仰。

在中部县期间,他兢兢业业,矢公矢慎,与前在桐柏诸县无异,由是士习民风蒸蒸日起。乾隆三十年他主持重修中部县城,保障地方安全。他所修中部县城依山而立,参差不齐,城垣周围八百六十四丈七尺,高三丈,顶厚二丈,砖垛高五尺,东门曰“固守”,西门曰“保障”,北门曰“拱辰”,南门曰“迎薰”,小南门曰“桥山览胜”,小西门曰“金明雄据”,并筑护城石堤两道。城周围四里一百三十六号,为门七。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赫庆致祭黄帝陵,巩敬绪陪祭。乾隆二十六年对黄帝陵庙的整修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次,他亲自督修轩辕庙。他还极力整葺伏羌文昌祠,督修伏羌南沙堤。他所到之地,遗泽流芳,深受百姓爱戴。后入祀伏羌乡贤祠。

新闻推荐

加快垃圾清运 施工以建促拆 回应市民期待 凤城二路 (未央路 凤新路)确保年底通车

作为“十个一”民生工程的头号工程,打通断头路工作备受市民关注。2018年,按照市上下达任务,经开区将重点打通凤城二路(未...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