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燃情俄罗斯 华商报特派记者采访世界杯一个多月 两大体会让人最难忘 俄罗斯一点不“差” “大美陕西”绽放莫斯科

华商报 2018-07-16 03:41 大字

从6月12日抵达莫斯科,到7月16日决赛结束,华商报特派记者在俄罗斯采访了34天。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华商报记者走访了俄罗斯四座城市,了解了这个伟大国家的方方面面。俄罗斯并不像一些媒体描述的那么“差”,举办世界杯给俄罗斯注入了巨大的自信。

俄罗斯人很穷吗?并非如此

街上没有大妈问你要大列巴吃

来俄罗斯采访前,有一些国内媒体公号撰文博人眼球,称俄罗斯穷得会让你触目惊心,“当你走在街上时,就会有老妇人告诉你她很饿,问你要大列巴(面包)吃。”现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华商报记者在俄罗斯采访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无论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巴拉西哈这样的小卫星城,从没有一次遇到过描述中的场景。俄罗斯大妈对人很和蔼,俄罗斯人民也非常热情。有一次,华商报记者把所住酒店的房卡忘在了屋内,下楼去找酒店前台,因为俄罗斯楼管大妈不会说英语,比划之后,看到记者有些着急,大妈二话没说,就直接带着我上楼,亲自帮我开门,还耐心地向我比划说明,大意是这个门怎么锁上更安全。

世界杯的到来让俄罗斯人民时隔近四年后,再次享受到了举办世界大赛的荣耀。不过,和华商报记者在四年前的巴西采访时不同,俄罗斯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关注世界杯,而是像他们的性格一样,外冷内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来莫斯科的时候,华商报记者感到莫斯科的世界杯氛围不够浓,但随着世界杯的推进,俄罗斯人的热情也逐渐被调动了起来。不过,尽管如此,整体氛围依然没有四年前的巴西那么浓,毕竟,俄罗斯不会为了主队的比赛全国放假。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俄罗斯“车让人”比国内更自觉

在俄罗斯采访,还有一个体会是俄罗斯人的整体素养其实很高,这一点在地铁里,餐厅里和各种十字路口体现得很充分。

说起俄罗斯的“车让人”,就比国内更加人性化,这一点和其他一些欧洲城市很像,这种“车让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尊重,而非只是对规则的应付。华商报记者来俄罗斯这么长时间,无论在大的十字路口还是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只要司机发现你有要过马路的意图,就一定会停下来,也一定会等你的脚彻底迈上人行道台阶后一秒钟再开动车辆,莫斯科的马路上也没有那一条醒目的“车让人”线。当然,信任都是相互的,也正因为俄罗斯人遵守交通交规,俄罗斯的司机们才敢在市内的马路上开到80码,在“绕城高速”上飙到140码。

另一个让华商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俄罗斯人对于阅读的热衷,“中国的地铁上是10个人,两个聊天,8个玩手机,俄罗斯是10个人,4个玩手机,4个看书,2个聊天。”在莫斯科地铁里,很多人都喜欢带上一本小说或者报纸,在乘坐地铁的时候阅读。

此外,没有比赛的时候,俄罗斯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吃饭时也非常安静,极少大声喧哗,但如果是一边看比赛一边吃饭,他们又会为比赛变得激情而喧闹。

世界杯让俄罗斯物价飞涨

原来122欧的双人间飙升至2189欧

世界杯期间,华商报记者另一个非常深刻的体验是,物价变得非常贵,这个贵主要体现在住宿、房价、吃饭和购买世界杯相关的物品以及俄罗斯特产上。

2017年的数据显示,莫斯科的平均房价仅有北京的1/3。同时,2016年莫斯科居民的平均收入为8658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一个50平方米的房子,莫斯科人不用吃喝,得花十年的工资。但到了2018年,据华商报记者在世界杯期间了解到,目前莫斯科最便宜的房子在非常偏远的郊外,“大概一万多的,但在市内比较好的位置,有的地段房价已超过10万了。”一位久居莫斯科的华人对华商报记者表示,“世界杯肯定会进一步带动莫斯科地产。”

另一方面,俄罗斯抓住了世界杯难得的商机,大赚了一笔,特别是在住宿、餐饮和世界杯商品上,莫斯科有比赛的日子房价会很恐怖!德国队和墨西哥队的比赛期间,距离卢日尼基体育场约两公里的一家精品酒店,当晚的双人间已飙升至2189欧元,而平常仅为122欧元。如果你以为小城市房价会低一些,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小城市的房源更少。德国队和韩国队比赛当天,喀山一间平时51欧元一晚的公寓,价格飙升到了1074欧元!在世界杯开幕前,俄罗斯政府宣布会对酒店实行价格管制,但现在看来这样的管制真的没有什么用。

俄罗斯打车和导游的价格也是猛涨。华商报记者刚到俄罗斯时,从机场到酒店打车就花了快800元人民币,但明知道被宰也没有办法,因为俄罗斯出租车不打表只议价,还有很多防不胜防的车托。此外,餐饮也大幅度涨价,有些餐厅涨价在5-6倍。世界杯商品也是奇贵无比,大个的吉祥物在莫斯科最著名的阿尔巴特街上售价在6500卢布,合人民币650元。

让三秦元素参与世界杯

传播陕西文化,华商报又做到了

整个世界杯期间,华商报特派记者最难忘的还是《华商报》在莫斯科举办的大型文化传播活动,让三秦元素参与世界杯,是华商报本次世界杯报道的重头戏,能够再次扮演文化传播大使的角色让华商报记者感到很兴奋。

从四年前的巴西圣保罗到今年的俄罗斯莫斯科,在陕西省侨联的大力支持下,《华商报》再次扮演了中国媒体中独一无二的存在,那就是大力宣扬传统文化。这一次的“看美景 耍红拳 品美酒文化交流品鉴会”,特意选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举办,活动吸引了近百名俄罗斯群众、武术爱好者、当地华人参加。通过精彩的陕西武术展演、陕西美景图片传播、赠送陕西小礼物和“陕西味道”的味蕾体验,让“陕西文化”之光通过《华商报》这个窗口再次照向世界。华商报特派俄罗斯记者 赵蔚林 文/图

新闻推荐

陕西省举办首届粮交会 26日将在西安开幕

本报讯(记者樊华)7月12日,记者从省粮食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8·陕西粮食交易大会(简称“粮交会”)将于7月26日至29...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