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国古代足球竟毁在乾隆手上
□本报记者朱文龙
世界杯激战正酣,国足依然是看客。在中国,一提起足球,人们总是有种又爱又恨的感觉,一方面我们是足球的起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人就开始玩蹴鞠;一方面我们足球实力孱弱,别说和英德法这些欧陆强国相比,就是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都领先了我们一大截。有网友很纳闷,为什么踢蹴鞠这么厉害的中国人玩现代足球却这么费劲,殊不知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差异很大很大……
黄帝:
传说杀蚩尤后发明蹴鞠
“蹴鞠”是个文言称呼,翻译一下,就是“踢球”。
“蹴鞠”所踢的球,叫做“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鞠”,是一种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其实最早的“鞠”里面塞的不是米糠,而是人的毛发,而外面包裹的也不是皮革,而是人的胃。
据说,这个看起来十分恐怖的“鞠”,发明者正是黄帝。按照史书记载,涿鹿之战后,黄帝战胜蚩尤,随即开始对蚩尤及其部落的人进行屠杀。他命人取出蚩尤的胃,在胃里塞满蚩尤的毛发,做成了一个球,以此作为战利品,然后让人去争抢,抢到次数多的人重重有赏。
上面的这则故事一直以来被视作传说,不过,如今的考古发现,却证明了黄帝发明蹴鞠运动的可能性。考古工作者在山西、陕西和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很多磨制很光滑的石球。这些地区正是当年黄帝部落游牧的地区。实物和传说有所吻合。我国唐尧时代也有一种“击壤”游戏。黄帝时代当然也有可能创造简单的踢石球活动。
进入文字时代之后,最早记载了蹴鞠活动的书是《战国策》。据《战国策·齐策》中记载,苏秦当上赵相之后,曾经游说齐宣王抗秦,他说齐国是一个大国,有两千里土地,数十万军队,仅临淄一个城市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都喜欢以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为乐。这样的富强国家,怎能俯首听命于秦呢?在这里“蹋鞠”就是蹴鞠,由此可以看出,在齐宣王统治时期,也就是距今两千三百年前,临淄就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展了蹴鞠运动。
汉代:
比赛初具现代足球规模
在战国时期,蹴鞠还是下层百姓喜爱的运动,到了汉朝,许多达官贵人也加入了蹴鞠的行列,且乐此不疲。这种转变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被尊为太上皇的刘太公。
刘邦称帝之后,把父母刘太公和刘媪接到了长安城的未央宫中养老。不过,刘太公却并不开心,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斗鸡、蹴鞠:而在皇宫,没有斗鸡、蹴鞠,总感到不是味。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造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进来,刘太公也搬到这里住,每天可以“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正所谓“上好之,下效之”,有太上皇带头,蹴鞠这项运动迅速在汉朝上层贵族中间流行起来。
后来,人们认识到蹴鞠可以增强体力,培养勇敢耐劳精神,是军事训练的好手段。还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专著对蹴鞠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可惜这本书已经失传。不过我们仍可以从汉朝的其他文史资料中窥见汉朝人蹴鞠时的面貌。
例如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就描写了汉代蹴鞠活动的规则。鞠城就是球场,《鞠城铭》就是刻在鞠城墙上的铭文;全文不长,一共十二句,翻译过来是说,“鞠”是圆的,“鞠城”是方的,两边各有六个球门,一队有十二个人上场。比赛时有裁判长和副裁判,要坚决执行球赛的法章。这样的踢球方法,可以说已具备了现代足球运动的比赛规模了。
唐宋:蹴鞠活动的全盛时代
如果说汉代是蹴鞠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的话,那么唐宋则是蹴鞠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蹴鞠运动刚起源时,球是用动物毛缠结而成的实心球,到了宋代,制球工艺大有进步,球分两层,外层由十到十二张牛皮精心缝制而成,几乎是完美的圆球形,内胆填入动物膀胱,吹气后就可以踢了。吹气在古代称为“打揎”,看似容易,实则很考验功力,资料记载,“须用九分着力,乃为适中。”
蹴鞠比赛的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宋朝人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
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次,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结束时按过球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
在唐宋时期,蹴鞠不仅仅是男子喜爱的运动,许多女子也投身其中,乐此不疲。
女子进行蹴鞠活动,起源于唐朝。女子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当时有许多女子,蹴鞠水平不让须眉。唐人康骈写的《剧谈录》中记载了一个女子踢球的故事: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看到一个扎着三个发髻的女子,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穿着木屐,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令人瞠目。
明清:
朱元璋和乾隆的禁令
到了明清时期,蹴鞠活动突然就在中国消失了。
这与两个皇帝的禁令有关。
第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他非常讨厌蹴鞠,这与他的对手张士诚有关。《明史》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蹴鞠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
但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并不能改变蹴鞠的娱乐性质,也未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不过明朝的蹴鞠,和唐宋时期已经大不一样,由最初的竞技角逐演变成一种杂耍游戏。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士大夫都把这种活动当成消遣,不再是原来的拼抢角逐。所以蹴鞠很难成为一种大规模推广的体育竞技活动。
真正禁止民间进行蹴鞠活动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朝是满族人所建立的王朝,这个兴起于白山黑水的马上民族,对中原的蹴鞠活动不仅提不起兴趣,还认为蹴鞠作为众人聚集的活动有串联密谋的功能,严令禁止。顺治皇帝曾口谕,对蹴鞠要“即行严禁”。而乾隆皇帝则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让这种风靡上千年的游戏逐渐销声匿迹。
此外,蹴鞠的消失也和当时士大夫有关,他们认为蹴鞠会消磨意志,引起战备松懈、民众不思进取等问题,所以反对人们玩蹴鞠。
就这样,辉煌一时的中国蹴鞠活动,在清朝统治者的严令下,彻底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维)今年是陕西省“营商环境提升年”,来自省发展改革委的消息,今年以来,陕西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