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者的坚守
在陕西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背后,有一批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耐得住清贫与寂寞,默默地坚持并坚守着千百年的技艺,让我们的文化遗产之花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绚烂多彩。
由华商报社联合西安秦腔剧院、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国风秦韵——2018陕西非遗文化季”,在6月至8月间,将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最美非遗传承者”,与您共同探寻三秦大地上那些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
华美丹心绣丽裳,在适应时代洪流的同时也坚守着信念
“锦衣华服”是人们对于穿着的最高追求,而这门独特的手艺,在现代,却遭遇着濒临失传的命运。所幸还有这样一些人,默默坚守至今。
作为华夏汉民族服饰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54年出生的姜姗秀是国内罕有的集从棉麻种植、采摘、脱绒,到纺线、漂染、织布、浆洗、设计、剪裁、缝制、熨烫等数十道特殊工艺流程技艺于一身的华服非遗手工艺制作专家。如今她虽已64岁,却依然在坚持传承着家族三代流传至今的华服女红技艺。“穿着汉服走在古城里,骨子里都透着自信。”这是姜姗秀坚持至今的原因所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在坚持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守护好人类文化遗产价值,成了横在姜姗秀一样仍坚守非遗的传承者们面前一道难解的题。据悉,目前,姜姗秀华服会馆也在适应着时代要求,承办华夏筓礼(成人礼)盛典,引导教育青少年传承中国华服汉礼文化,现已授徒近千。
已征集到百余件动人故事,邀您共同关注陕西非遗发展
自在全省推出寻找“最美非遗传承者”活动以来,我们已收到数百位像姜姗秀一般的非遗传承者的坚守故事,在此后的报道中,我们也将通过报纸版面及华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向读者们展示这些感人的故事。同时,包括新闻邮箱在内的各征集渠道仍持续开放中,欢迎您推荐并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非遗传承者为非遗文化奉献拼搏的美好故事,共同关注陕西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同时,今年也是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上演100周年,为更好地传承发扬秦腔这门非遗艺术,华商报联合西安秦腔剧院与陕西戏曲广播,还将在7月份开展“我的祖籍在陕西——百年《三滴血》戏迷争霸赛”活动,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经典焕发生机活力。
>>推荐形式
1、人物故事(请注明姓名、年龄、拿手的非遗项目、人物故事以及联系方式等)
2、来稿请发送至hsbkfqgzs@126.com
或致电029-62502897,纸质来稿请寄送至: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3001华商文化传媒中心9楼公共传播中心(收)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新闻推荐
陕西2017年常住人口3835.44万人 出生人口中近半数为二孩
日前,陕西省统计局发布陕西省2017年人口发展报告,全省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人口均衡发展取得成...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