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金牌店小二”西咸新区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把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做出实实在在的“硬感觉”
创客们在漫步在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西咸新区“证照分离”经验作为全省试点推广
2018年是陕西“营商环境提升年”,西安市为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20条具体措施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紧接着又出台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5个工作方案和21个行动方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大西安建设的桥头堡,印发新区特色实施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工作体系以打造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为抓手,全面推进新区追赶超越步伐。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非常感谢,政府的行政效率真是太高了。我们一定加快工作进度,让项目早日落地。”6月7日上午,科荣达项目负责人吴超拿到了《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昨天下午才申请,没想到今天早上手续就送到我办公室了。”
6月6日上午,新区营商办接到陕西科荣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及空港安居置业公司反映办理土地出让金发票及合同手续时间较长问题,新区营商办第一时间联系相关职能部门核实了解情况,并积极与2家企业负责人对接沟通。从6月6日到6月7日,从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不到24小时。
这个案例是西咸新区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营商环境虽然属于“软实力”,但其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硬感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5月8日,西咸新区印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0条具体举措,细化成为266项任务台账,每一项工作台账都明确到了分管领导、实施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新区的实施方案把“十大行动”的内容统一融入一个意见,力求打出一套提升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效能革命的“组合拳”。
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同步出台的,还有《宜居环境建设总体实施方案》,通过37项任务、815个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超过千亿元,打造大西安一流宜居环境。
此外,西咸新区还将在2018年重点为民办好的“十大实事”,着力改善群众出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条件,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辖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市场主体保持高速增长
针对企业开办时间过长的普遍性问题,西咸新区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了3个工作日办结工商营业执照、公安部门备案刻章和人民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手续,4个工作日办结具体行业经营许可证的改革目标。
首先是深入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一方面新区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积极推进微信办照,申请人通过微信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人脸识别,实现电子身份认证。通过微信自主起名,自主填报设立资料,系统自动生成制式表格和材料,全程辅导提示,后台审核通过,向手机发送微信版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由原来4个工作日缩短到1小时左右。另一方面,在各政务大厅引入银行机构以及公章刻制机构,同时发挥新区作为陕西省自贸区的区位优势,依托自贸区“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平台,确保3个工作日内,同时办结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许可及涉税事项,办理时限由原先的30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时限压缩至十分之一,进入全国用时最短行列。
新区还着力打造“主体默认、容缺办理、证照同发”的审批模式,对食品经营许可等54项涉企经营许可进行全面梳理,整合了审批中需申报的近百余项重复事项,将四级审批(受理、审查、复核、终审)简化为两级审批(受理、终审),同时合并审批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
截至5月初,新区共办理涉及“证照分离”五个一批事项354件,其中完全取消审批2件,审批改为备案13件,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205件,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27件,强化准入监管106件。
高效服务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今年1—4月份,新区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企业新登记同比增长,微信办照均位于全省第二。截至5月20日,西咸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717户,同比增长24.33%,其中新登记企业3466户,同比增长41.4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07户,同比增长13.86%。以海航现代物流、宝能新能源汽车、阿里巴巴菜鸟物流核心节点、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东航-赛峰起落架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已先后在西咸新区落地,为新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行政审批实现365天全服务
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党委委员、总经理见习助理、沣东区域公司总经理颜凡说,绿地的一系列投资建设,首先是必须保证各类证照得到及时办理。从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到房地产开发资质、立项审批再到五证,这一环扣一环的流程,牵系了整个项目的进度。
据统计,一个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长大约需190个工作日,涉及审批事项15项,需提供资料110份。西咸新区在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中,着力打造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项目施工许可证核发等手续。
作为全省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之一,新区率先成立新区和五个新城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将原属于各部门的行政许可审批集中到审批局一个部门行使,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部门主动服务,通过“提前介入、专业帮办、全程跟办”,将办理时限从19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为企业缩短至少半年以上开工准备时间,比法定时限节省74%。为确保建设工程项目“50”审批改革工作全面展开,从2018年4月中旬开始推行“5+2”延时审批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与服务工作全年365天全服务目标。
目前,新区、新城两级共199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进驻大厅,积极推行多元化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做到假日服务“不打烊”,从2018年4月中旬开始推行“5+2”延时审批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与服务工作全年365天全服务目标,确保建设工程项目“50”审批改革工作全面展开。二是建立“50”项目周报制度,发布新区建设工程项目“50”审批改革工作动态,及时通报各新城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经验交流的平台。三是提升工作服务水平,利用下班时间,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座谈,及时通报各窗口人员不文明行为,总结回顾窗口受理和行政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谈及好的经验,西咸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就是做实新区“店小二”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亲商、安商、扶商、富商,持续增强企业获得感”的工作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市场主体提供设立、落地、开工(业)、运营、政策咨询等全方位、全流程的五星级服务。
深化“3450”,启动“6789”
西咸新区一方面持续优化“3450”审批流程,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创新打造“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容缺受理”“套餐审批”等模式,确保改革权限到位、人员到位,各项行政职权顺利运行,着力实现“将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的目标要求。
另一方面,制定“6789”便民服务改革方案,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扎实做好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进大厅工作,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一次办理是常态,多次办结是例外;网上办理是常态,线下不能网办是例外。在年底之前,争取实现“6789”,即60%的事项在村镇街道社区就近办,70%的事项做到立等可取,80%的事项实现网上办,90%的事项实现“只跑一次”。
为加强监督,西咸新区还将12345热线确定为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受理平台。自2017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以来,通过市民热线,实现7×24小时受理市民群众咨询、投诉、建议,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的高效服务。
“西咸新区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国家、省、市各种政策红利叠加。新区目前国家级、省级示范点、示范区牌子14块,又地处陕西自贸区核心区,各项优惠政策第一时间直达新区。借助托管代管省市充分放权、授权,各领域优势相互叠加,‘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撑优势和敢为人先的工作劲头,共同营造了新区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是灵活的体制和用人机制为改革提供了保障。”西咸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升营商环境是新区的“刚需”。经济建设和发展是所有开发区的命脉和基础,只有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做好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新区对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有着天然的动力,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也必须走在前列。
据介绍,今年,西咸新区将按照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的有关要求,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体会出发,以创建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改革创新,精心组织,确保各项行动任务落到实处,争取创造出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贡献力量。记者庞乐
新闻推荐
6月28日,广东省副省长余艳红进京,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此外,该局副局长于文明升任局长。长安街知事注意...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