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窗外声音
学生无疑是研学旅行最大的受益者。
在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中,培新小学五年级600多名学生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陕西征程国防教育基地、杨凌西农大博览园、九立机器人科普基地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每个孩子都在研学旅行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五年级学生严洪茹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农博园里的蝴蝶标本,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漂亮的标本。我很喜欢小动物,希望以后的研学旅行可以去云南的西双版纳。” “我最喜欢机器人,回来之后,我还在网上查资料,想知道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制造的。”米东帅回忆起机器人,一脸的兴奋劲儿,“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很想去北京,去天安门感受首都的风采。”
根据《汉滨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可以参加1天的研学旅行,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开展2至3天的省内研学旅行,而初中和高中分别可以组织省内及周边省份3-4天、境内4-5天的研学旅行。对于很快就要成为中学生的严洪茹和米东帅来说,这一规定使他们去西双版纳和北京研学的愿望并不遥远。
培新小学政教处主任王智全程随团参与了这次研学旅行,他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观察,每个同学都有所收获,在知识层面,研学旅行涉及到农业、文化、科技、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孩子们各取所需,回来之后,很多孩子聊天的内容依然围绕着研学中看到的东西,比如无土栽培技术、机器人等等。“我想,这次研学旅行一定会对一些学生的未来起到关键性的影响。”王智说。
“研学旅行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像上一门课,要提前预习,进行主题性学习。出发之前,我们就要求学生对西安的历史文化和路线中涉及的地点提前了解、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进入研学的状态。当然也有遗憾,我们是书香校园,但是这次研学旅行过程中缺少了集体读书的环节。”程怀泉介绍,培新小学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研学旅行正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聆听窗外声音”的重要一环。
不同于一般的春秋游、夏令营或者旅游,孩子们会在实践中进行主题学习,接受社会教育,不仅学习知识,也有了全新的情感体验。很多孩子第一次与自己的同学共同生活,第一次离开父母。老师们一路用手机记录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而父母也一直通过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出的照片和文字追踪着孩子们的足迹,分享着孩子们的喜悦,很多平时不太发言的父母也纷纷讨论起孩子的变化:
“鲜活的生命,快乐的旅程,灵动的教育!孩子们成长的历程不应该只有大家关注的课本、作业和成绩,还应该有对这个美丽世界的好奇、体验和探索。”
“一次研学旅行,不止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孩子懂得了感恩,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作为家长,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告诫自己,要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为了稳妥而包办。”
“经过几天的研学旅行,孩子突然懂事了,比我们在家里唠叨几年都管用。”
五年级(4)班王钰贤的妈妈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她告诉记者,这趟研学旅行一回来,儿子就喊叫又苦又累,她立刻“反思”,觉得平时还是对孩子太娇惯了,这样的活动算是一种“吃苦”教育。
新闻推荐
戏剧大咖悉心指导本土创作者 2018年陕西省戏剧创作研修班西安开班
本报讯(记者孙欢)6月25日,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剧协主办的2018年陕西省戏剧创作研修班在西安开班。至本月29日,省内优秀...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