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把脱贫产业建到家门口,困难群众称这是——“一根甘蔗两头甜”
采摘香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本报记者 姚远 通讯员 曹强 文/图
“在这里务工,时间灵活,有空就过来,每个月能挣2000元,照顾家庭和挣钱两不误,这真是‘一根甘蔗两头甜\’。”6月23日,在洋县纸坊街道办白石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贫困户张宝侠边摘香菇边说。
白石村是省行政学院联系的非贫困村,通过学院给地方牵线搭桥。2017年3月,吉林长春人李华伟来到到白石村考察之后,放弃从事多年的工程建设,决定转型到白石村发展农业产业,便在西安成立了陕西千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洋县绿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优势资源,在白石村流转土地80余亩,包括贫困户土地30余亩,承包期限20年,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280座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年产香菇600余吨。
李华伟告诉记者,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底,累计使用农民工3000余人次,发放工资16万元,其中贫困户1200余人次,实现贫困户增收6万余元。李华伟表示,今年基地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用工量将会达到2万人次,预计发放工资120余万元,将直接为贫困户增收40余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已与纸坊街道办下辖的王庄村、任桃村两个贫困村,白石村、韩家湾村、柳冉村、冯岭村4个非贫困村的150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带动协议。根据协议,将每户贫困户6000元产业直补资金分为两部分,3000元直接打入扶贫互助合作社账户,另外3000元打入贫困户一卡通账户。合作社根据各村的资金量,量化配股,将股金的8%作为保底分红,其中6%由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直接分给贫困户,2%留作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后续产业资金。
在食用菌大棚里,长满香菇的菌袋,就像正在接受检阅的兵阵,排列整齐。各村托管袋料香菇的总袋数,贫困户姓名和托管数量,都醒目地悬挂在公示牌上,接受各级监督。
2014年4月,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盘活地处洋县龙亭镇三合村,原长青林业局菌种厂和刨花板厂,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将厂更名为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发展,公司年产菌种100万袋,年产菌包600万袋,建成栽培大棚185座,年栽培袋料香菇、木耳、杏鲍菇150万袋,形成集食用菌研发、制种、栽培、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企业,带动当地村民通过香菇产业脱贫致富。
洋县磨子桥镇二龙香菇合作社,主要成员是村干部和食用菌种植大户,他们市场信息灵,技术服务好,在群众中威信高。通过“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建香菇大棚56座,标准化冷库2座,拥有生产机械50台,种植袋料香菇60万袋,椴木香菇1.2万架,产鲜菇800吨,产值620万元。2017年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
去年以来,洋县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4家,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227个,“互助资金协会”141个,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经营管理,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这样既盘活了企业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农户又在家门口挣到了钱,实现一举多赢。
新闻推荐
世界黄氏总商会向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捐赠族谱以实际行动参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阳光讯(杨小红张甜记者范启彬文/图)6月25日,由陕文投集团、黄陵县政府、世界黄氏总商会、当代陕西杂志社陕西网主办的世界黄...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