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新闻> 正文

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

大众日报 2018-06-23 06:30 大字

在《于丹趣品汉字:节日节气篇》中,她从汉字切入,以独特的角度解析节气和节日的秘密,并且配有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小林的节气画作,阐释时光之美。□寇婉婷整理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应该都飘着粽子的香气。不过南北习俗大不同,北方爱吃甜粽子,南方爱吃咸粽子。但是现在家家户户包粽子的可真是太少了。过节,其实是顺着一种又一种食物的香气,追溯到它最早的源头。

每年五月初五迎来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等,总而言之这是个大节日。这个节日的命名本身就大有来历。什么是“端”?大家都熟悉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什么叫“无端”呢?没有因由、平白无故,我们也经常说“这一端、那一端”,那“端午节”的“端”跟这“无端”的“端”、“一端”的“端”有关联吗?

“端”与“耑”

先来看“端”字的小篆,左边是个“立”,右边是“耑”(duān)。《说文解字》说“端”字就是“直”的意思。大家知道吗?在陕西方言中,如果有人告诉你“端走”,不是让你把吃的端走,而是告诉你照直走。现在大家还在这样用着,端行、端走,都是指一个人直着向前走。后来就引申出了正直、公正的意思。《孟子·离娄篇》里面说:“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是什么?就是指正直的人。

那我们常说东西的“一端”、事情的“开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看看甲骨文“端”字的右半边“耑”,你就明白了,中间一横是土地,字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植物刚刚长出枝叶的样子。那下边是什么呀?就是地下的盘根错节。

春秋晚期的金文就写得更简洁明了,中间的土地表示分隔的意味更清晰,上下两部分也都更明白。

到小篆的时候,更线条化、抽象化了,也是指植物初生,这才有《说文解字》的解释:“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题”是什么?咱们经常有命题作文,做文章要扣题,“题”其实就是题头,就是它最早的那个顶端,这就是“端”的本义,本来就指“开端”和“顶端”嘛。像选自《虞初新志》、曾经收进中学课本的文章《口技》,形容口技艺人的表演技艺特别高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个“一端”就是指开端。

段玉裁在解“耑”字的时候就说:“古发端字作此,今则端行而耑废。”也就是说“端”字用起来以后,不加“立”的这个“耑”就废了,就没有人再用它了。

再回过头来说说端午节。农历每月有三个五日(初五、十五、廿五),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元代的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边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说文解字》上解:“午,啎也。”这是什么意思?“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这个“午”字有忤逆、逆反的意思。五月的时候,阴气跟阳气之间有冲撞,所以到了端午这个时候,根据阴阳冲撞之气,人是要驱邪去病的。“午”也被用来表示地支的第七位,和天干相配用来纪年。当它纪月的时候就是农历的五月。当然也有说午日,它也是纪日的。咱们现在用这个“午”,多是指中午、午后,当然也说午夜。所以呢,一二三四五的“五”跟中午的“午”同音,五午相重,就使得端午节也叫五月节,有些地方也叫重午节。

从“中午”的“午”,是怎么引申到一二三四五的“五”呢?

先看看“五”,最早的甲骨文好简单,就是五横。到了金文和小篆,字形就逐渐演变了。《说文解字》说,“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所以这个“五”字的本义正是时光在正午、交午时候纵横交错。林义光在《文源》里面就说过:“五,本义就是交午,假借为数名。”也就是说“五”和“午”这两个字存在通用的情况,重午节、端午节和五月节,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端午节的起源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端午节的起源跟各地的传统风俗。一提端午节,老少皆知,跟一个人有关,就是中国的大诗人屈原。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面说,屈原是楚国人,而且是楚王同姓,做了楚怀王的大臣,很受楚王的器重。那时候秦楚争霸,他举贤举能,力主联齐抗秦。因为那个时候,可以说已经到了合纵连横的最后阶段,谁能联合楚国,基本上就能够打败另外一家。当时,北方的秦、南方的楚、东方的齐,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雄只剩下这三家有实力统一天下。其中楚是齐和秦争夺的焦点。屈原是希望能够联齐抗秦,却遭到了令尹子兰和大夫靳尚的强烈反对。最后,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做了人质。屈原被流放了,离开了郢都,到了湘水流域。后来,秦军大破郢都。屈原万念俱灰,他写下《九章》中的《怀沙》以后,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他投江以后,楚国的老百姓们就赶紧划船去救他,一直划到洞庭湖,根本没有见到屈原的尸身。人们怕江河里的这些鱼吃掉他的身体,就回家拿来米团投进江里,让那些鱼鳖虾蟹全都吃饱了,就不会再去咬屈原的身体了。

南朝梁代吴均写的《续齐谐记》里写过这样的文字:“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可以说从最早的竹筒,到后来的粽子,当然还有人往江里倒雄黄酒,说是要药晕了那些蛟龙水兽,免得伤害他。端午的这些习俗,据说都跟纪念屈原有关。

除此之外,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个民间的说法。相传这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进行祭祀的节日。在五月初五前后,会举行龙舟竞渡来进行图腾祭祀。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里面也曾经说过:“端午节就是龙的节日。”百越民族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那么他们要赛龙舟,进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在端午节,无论吃粽子,还是赛龙舟,不同的起源、不同的解释,都沿袭下来了。到了今天,还将继续沿袭下去。

端午节与养生

端午节成为一个大的节日,还跟人们的保健养生有关。因为这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要驱邪、祛病,很多地方的端午节,都有悬挂菖蒲、艾叶,佩戴香囊、放风筝、喝菖蒲酒,当然也喝雄黄酒这样的一些习惯。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你说艾草、菖蒲,包括喝雄黄酒、菖蒲酒,有什么用途呢?这个时候气温上升,疾病多发,病菌也都活跃起来了。很多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挂五彩红绳回姥姥家,门后挂着艾草,身上佩戴香囊,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祛病。

其实我们很多节日、节气的由来,有文化的由头,也有养生的由头,有地方习俗的由头,也有人们对于一种习俗的心理认同。走到今天,大家有了更先进的祛病、保健手段,显然不太用艾草、雄黄酒这些了。但是屈原的名字传下来了。

这几年,可以说古典诗词已经在民间复兴了,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所以现在再过端午节,大家宁可把它看作是一个中国的诗歌节。赛龙舟变成了一个表演的项目,没有那么多人参与了。但是诗意反而在人们的心中蔓延了。能够记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的名字传世的伟大的屈原,在这个时候追念他、念念诗歌,当然也算是过端午节了。何况吃粽子的习俗,现在仍旧在流传,如果家家户户都包包粽子、念念诗歌,那这个节日的仪式感还是离我们不远的。

《于丹趣品汉字:节日节气篇》

于丹著

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

新闻推荐

陕西省舞台艺术创作和 传播交流项目开始申报

本报讯(记者陈黎)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为推动陕西省艺术创作繁荣兴盛,即日起向陕西省社会各界征集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交流...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